第40部分(第3/4 页)
然紧巴点,提留款倒是交得差不多了。”
张枫摆摆手,道:“今天跟我下乡去,就到你们丹村。”
覃丽虽然想不明白张枫带着她下乡的用意,不过心里还是有点小兴奋的,别看张枫上任时间不长,但在镇政府的威望还是不错的,当然了,并非是他拥有什么王八气,而是身份地位所决定的,县委常委,那就是正儿八经的县委领导了,镇长在他跟前也得乖乖低头。
张枫自然不会只带着覃丽下乡,一些忌讳还是要讲究的,出的时候,方才那个颇有眼色的办事员小王也被张枫带上了,尽管小王的实际年龄要比张枫大得多,不过还是很自觉的自称小王,张枫也不客气,直接就管这位办事员称呼为“小王”了。
出人意料的是,这个小王居然有驾照,会开车,张枫便把钥匙扔给了小王,自己则坐到后排去了,反倒是覃丽有些眼色,很自觉的钻进副驾,沿途不时的指点经过的村庄和这些村子的大概情况,覃丽是搞宣传的,下面的村子跑得也比较勤,了解的东西还真不少。
五六里的路,坐车转眼就到,远远的便看到村子口拥着一堆人,张枫眼尖,一下就瞅到了丹村的支部书记刘大炮和村主任刘天良,还有镇上下来蹲点的副镇长韩艳宁,别看张枫上任才一个多礼拜,在镇上也没呆几天,但大部分人却都认了个七七八八。
目光在小王和覃丽身上扫了一眼,淡淡的道:“以后不要自作聪明!”
小王怔了一下却没有吱声,倒是覃丽脸上微微一红,有些羞急地道:“我就是跟家里人说了一声,哪知道会惊动这么多人。”
张枫刚想推开车门,不想丹村的村主任刘天良已经从外面将车门拉开,哈着腰道:“张书记好,欢迎您来丹村视察工作!”
刘天良三十多岁的样子,看上去甚为精干,这人也是丹村数得上的头面人物,虽然年龄不大,但见识却广,曾经在西藏当过三年汽车兵,复员后自己搞了个手扶车跑运输,后来又换成丰收三十五拖拉机,在丹村也算是数一数二的能人了。
张枫从车上跳下来,满面笑容的与副镇长韩艳宁、支:“什么视察不视察,全是扯淡,也不用整那些好听的,今天却是有事请刘支书和刘主任帮忙。”
………【第101章 幸亏】………
丹村不算是太大的村子,地处东玉河的西岸,全村近二百户,八百多口人,耕地虽然不多,但在东河镇来说却算是比较富裕的,人均可以分到七分地左右,而且绝大多数都是水地,农作物却是以稻子为主,这在北方也算是比较独特的自然风貌了。
全村又分为四个村民小组,当然这都是这几年才改的,前几年还是农业公社、生产大队以及生产小队,村民小组也是一队、二队、三队等依此类推的称呼,村主任那时候叫大队长,很有那个火热年代的特点,不过这几年都6续改换名称了。
村支书刘大炮也是复转军人,刘大炮其实是他的外号,不过这个外号由来已久,真名反而已经无可考究了,连他本人都以此为名,刘大炮已经快六十岁了,但给人的感觉却好像还是四五十岁的壮年一般,身体极为硬朗。
刘大炮十几岁就参军入伍,打过几年土匪,后来入朝参战,当过炮兵营长,回国后在省公安厅工作过几年,为了响应央号召,回家支援农村建设,毅然放弃省厅的工作,回到当时的东河公社,并在他的努力下,为东河公社建起了一家电石厂。
电石厂是东河公社的第一家集体企业,在当时的周安县都是数一数二的盈利大户,不过好日子没过多久,刘大炮在倾轧败北,回到村里当村支书了,电石厂也数年之内就败得一干二净,身上还背十几万的信用社贷款,吃饱喝足的那些人一拍屁股走了,就剩下个烂摊子。
张枫对刘大炮的经历曾经粗略的了解过,印象还是相当不错的,而且刘大炮在村子里的威望很高,丹村实际上还留有很浓郁的传统宗族思想,整个村子里面,有百分之八十以上的人口都姓刘,往前追溯上若干年,都是一个祖宗,甚至刘家的祠堂如今都还保存完好。
所以张枫在应承为罗虎当媒人之后,就把主意打到刘大炮身上,要知道在丹村,刘大炮不但是老书记,而且还是古代族长一样的存在,起码在刘氏家族里面有着一言九鼎的份量。
刘天良就年轻得多了,论起辈分的话,还是刘大炮的侄子辈儿,不过极有可能都出了五服了,但农村里面世世代代都聚居在一起,经常走动的话,不管是不是出了五服,关系都还是极为亲近的,血缘关系始终都是凝聚的纽带。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