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部分(第3/4 页)
意中我看到一张西塘的照片,烟雨中的长廊,实为惊艳,瞬间为之倾倒。那些画面让我想起1993年的大年初一,我一个人走在周庄,雨后青石板的街上,我身穿斑斓的长裙,环佩叮当,手里握得满满的青春我在三毛茶楼喝阿婆茶,那时的周庄安详宁静,静如处子,让人不忍离去。时隔多年后,我在电视里看到周庄,它如同接客过多的妓女,已经沧桑庸俗得不敢相认,我很怕西塘以后也会步这样的后尘,就像乌镇,商业化气息越来越浓,不再那么纯粹。所以,我决定尽快启程西塘。
特意选在周一的时候去西塘,我和唐姐还有非非从苏州坐汽车,两个小时就到了嘉善,我们又坐了二十分钟的中巴车终于到了古镇。我们事先在网上预定了住宿客栈――桐村雅居,早就在电话里和客栈的汤阿姨谈价格的时候,我就要求到时候一定要让我们睡上雕花大床。而且我们到的时候,汤阿姨的女儿蒋小姐会来接我们。果然,刚下车,我就看到一名白裙女子一脸笑意地迎上来,让我有一种走亲戚的感觉。
一直走了十多分钟,拐过一条青石板街,走过环秀桥,那原汁原味的西塘映入眼帘,这里才是纯正的江南,梦里水乡,我仿佛找到1993年身在周庄时的感觉。
桐村雅居就在烟雨长廊边上,西塘曾叫桐村,所以这客栈取名桐村雅居,它建于清朝雍正年间,距今也有近三百年了,它是一个真正的老宅。那里原为镇上一大户江姓人家的住宅,现在这个院落里住了四十多户居民。我们的房间在一楼,有独立的卫生间,带空调,一进门非非就爬上了那张不知何朝代哪位小姐也曾睡过的雕花大床,房间非常雅致,古色古香,让人很满意。
放好行李,蒋小姐就带我们参观桐村雅居,穿过圆拱型的门,是一个小小的布满盆景的院子,满目苍翠,让人心旷神怡。
所谓“西塘三把刀”是:钱锦铭的剪刀——剪纸艺术;王亨父子的刻刀——版画艺术;徐永明的竹刀——竹雕艺术。在桐村雅居可以欣赏到钱锦铭老师的剪纸艺术,可惜我们参观的时候钱老先生不在,未能拜会。在桐村雅居遇到一位独自出游的韦小姐,聊得投机,我们便相约一路同行。
出了桐村雅居,我们便在烟雨长廊一路闲逛,西塘的长廊没有护栏,但有警示牌“水深三米”,我紧紧得牵着女儿的手,害怕她独自跑掉。周一的西塘果然是我意料中的清净,一眼望去,看不到几个游人,我们买了一包熏青豆,在长廊里一边吃一边很悠闲地走来走去。走得累了,我们看到前面的店招“响堂”,喜欢这个颇有古意而又响当当的名字,走进门去,店面不大,老板非常热情,推荐了椒盐南瓜、菱角毛豆等几个特色小吃,并上来嘉善黄酒三杯。菜味道一般,但是有佐酒,我们还是吃得津津有味,黄酒带着甜甜的清香,喝完我便又呼老板再倒上酒来,那夜,真想醉在西塘。
饭后我问蒋小姐西塘何处有好的地方喝茶,她推荐我们去响堂对面的“圣堂茶楼”。一路走来,看西塘的乌瓦白墙,不觉一会儿就到了。圣堂的特色在满室的明清家具,坐在临河的雕花太师椅上,看窗外绿柳成荫,听着耳边龚一大师的古琴清韵,真是闲适的午后时光。圣堂的老板娘姓陈,很风韵,也非常热情,她给沏上上好的“雪水云绿”,并端上芡实糕、茴香豆等茶点。老板娘非常喜欢非非,和我们聊得颇为投机。
临走跟她说:“陈姐,下次再来,一定带你喜欢的古琴音乐送你,西塘很美,而你也是西塘美的风景。”
从圣堂出来,天色渐黑,长廊两侧亮起了串串的红灯笼,我们打算去坐游船。行至码头,每人十元船票上船,船渐渐地离岸,暮色中打量着缓缓流淌的河水,我感觉整个西塘开始灵动了起来,两岸的灯笼是家的温暖,我的心很平静。非非喜欢坐船,以前带她坐船游过苏州的古运河,但是西塘回来,看到船,非非就会说:“西塘的船。”
上岸韦小姐早在“醉芙蓉”等我们,她昨天已经坐过游船。店家把桌子一字排在河边,我们要了几个特色菜,有一个菜叫炒夜开花,我对这个菜名惊奇不已,端上菜才发现来原来是清炒葫芦,苏州人称扁婆,由于夜里开花,故而得名。我们吹着夜风,在静谧的河边喝酒。隔壁的“老娘舅”熏青豆坊跑出一只花猫,一下就把非非吸引了过去,一个清秀的七八岁的小姑娘跑出店坊,抱住花猫,非非和那个女孩儿一下子就玩到了一起,我给她们拍照,她们互相搂着脖子嘻嘻笑着,女孩儿名叫静静。
有一些醉意,夜已深,我们终于尽兴而回,走在安静的烟雨长廊,听着脚步声,很快就到了桐村雅居睡在雕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