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部分(第3/4 页)
里办事宴,洗碗都有专人负责,这些人一般是村里的光棍汉,也有从外村请的。看火、烧开水、蒸馍等事宜,有茶炉上的人看管。主家要做得营生,其实也没多少。
一人看车,负责管理车马事宜。
下来就是留祭与回礼。祭分大祭、小祭二种,大祭为四十二个馍馍,小祭为二十一个馍馍。留祭标准各家各地不一,因此主家应与留祭人员事先商量妥当。普通标准是:丧事留单数,婚事留双数,小祭留三不回礼,大祭全留。回礼是馍馍七个、谢三牲。三牲又分真假二种。真三牲为:祭文、挽幛、挽联、祭纸、芸香、玉烛、猪头、羊肘、汤鸡、清酒。假三牲参照以上略减。
主家应给大祭男女随役每人一块孝布。男役香烟一盒,女役馍馍与油糕十三件。另加冷热菜各一盒,一人一份,不能顶替。大祭跟众男役,负责主人礼仪坐次。女跟众关照主人礼仪坐次,以及收头挂号等事宜。
入土为安:当大事(二)
入土为安:当大事(二)
发引前一天,搭棚扭彩设灵堂。将引魂幡放在棺材盖上,买路钱、祭食盆、烧纸盆、纸杂、童男童女等摆放在灵柩前。然后贴挽联。然后将引路王菩萨放在大门口。
午饭吃“搭棚糕”。
傍晚时分,主子家着一名男人来点纸。事后,孝子跪在大门外左边送客。同时响工到,先吹两三曲要饭,靠盘一冷一热,未出服本家、亲朋、左邻右舍,都要烧纸祭灵。孝子分别跪在灵柩旁边,男左女右依次排列。陪祭到位,右手着三柱香,点燃交给族长,由族长敬香作揖,陪祭烧纸,族长陪祭一左一右跪在灵前,族长手执酒盅,陪祭举酒壶,将酒壶酌满,族长将酒奠于灵前祭器内,三次奠完。然后平身作揖。
响工吹至晚十二时用餐。孝子轮流守灵哭泣,约第二天早晨四五时,男孝子用肩膀扛一下灵柩大头,口中说:“爹(或娘),今天儿子要打发您老人家了,请您多多包涵。”然后在太阳未出山之前,孝子们到坟里察看墓穴,如遇意外情况,及时采取补救措施。若无险情,就用笤帚退扫墓穴,谓之“暖家”。打扫期间,互相不得说话,否则有忌讳,不是对亡者不利,就是对自己或后辈不好。
此时,前来帮忙的家人陆续来到,准备早饭。主食为油糕、红豆粥、豆面汤、豆腐汤。吃完饭,响工到,吹打至早餐完毕。响工每人得一块孝布,一盒香烟。
“男女孝子下头!”鼓乐吹响。陪祭上香、奠酒、烧纸、作揖、叩首。男孝子穿白布幔鞋,踩倒鞋后跟,依次跪在灵堂前,头顶孝布,麻辫绕腰间,拖在身后。选一名上有父母、下有妻儿的男人,将纸捻戴在耳朵上,以亡者性别为准:男左女右。
男孝子手柱哭杖棒,跪在灵柩旁的草席上,不得与外人交谈。孙子辈也要下头,形式同上。女孝子下头亦同前所述,只是坐在灵柩右侧的板凳上。
如有亲戚来,唱礼人一声:“接戚人啦!”主人家男役连忙来到门外,接客人带来的食盒与盆花。女孝子站在门里哭泣,接戚人赶紧到门外搀扶女戚人,顺序为客左主右,以显示尊敬。如果女孝子婆婆登门,女孝子也应参与接戚人仪式。
陪祭点燃香烛,敬捧客人,所站位置同上。陪祭烧疏,客人与陪祭同时跪下,三献酒、叩头、平身、作揖依次进行。女孝子跪在灵柩前,由众人帮忙挂号,两块布一左一右,十字交叉搭在肩上,一块必须是白布。同时进行更换包头:包头背面有精致图案,如喜鹊登梅,如荷叶吐露,等等。然后,陪祭引客人到账房先生桌前,登记祭奠礼品、男女人数等。
最后是主子家祭奠。女家长站在门外,女接戚与女孝子站在门里,主家男役接过客人食盒、盆花,男女主子家边走边哭,来到灵堂前扶柩而泣。男女孝子及侄儿孙辈亦同声齐哭。陪祭扶持主子家而下,女接戚搀扶女客人到灵堂前祭奠。然后孝子递孝。主子家应对主家数说几句(数说为村民土话,意为指责之言语)。如有所看法,则不接孝,就让主家那么跪着……这是村里人最爱看的一幕!
总管根据时间早晚安排桌席,先让女戚人、朋友、男役等坐席。室内为女戚人设首次席,主子家坐首席,配偶主子家坐次席。坐首席者着一名长者陪次席,坐次席者着一名长者陪首席。首席剩余坐位,优先安排主子家其余人。客人坐好后,女孝子要给女戚人递孝。女家长给首次席满酒后,暂时不能动筷。男家长穿孝衫、戴孝帽,行作揖礼三次,女客人全部站立,表示感谢。然后男孝子行礼:手柱哭杖棒,两手托地,头触地下跪三次。侄儿与孙子辈行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