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9章 关季元(第1/2 页)
梁峰宠溺地摸了摸卓玛的头,从怀里拿出一对金镶珍珠耳环,帮卓玛戴上,整个卓玛如下凡仙子般美艳绝伦。
“走,带你去西市玩!”梁峰笑着说道。
“嗯!”卓玛看了一眼老妇人,有点害羞得躲到梁峰身后。
此时的老妇人眼睛已经笑眯成一条缝,看着如此美丽的女子居然是自己的女儿,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
又看到躲在梁峰身后的女儿,自己突然间心生一点点嫉妒,更多是欣慰,看得出梁峰非常疼爱卓玛。
……
青牛白马七香车,西市繁茂商铺多。
天南地北的来往商客,也有各国商旅和大批“胡商”。
舞者戏子,曲艺杂耍比比皆是。
看朱成碧颜始红,胡姬貌如花,当垆笑春风。
大衣行、秤行、豆家店、酒楼等可谓是琳琅满目。
“官人,好热闹,那是什么?”卓玛指着一个商贩。
梁峰笑了笑:“这是冰糖葫芦,走。”
梁峰拉着卓雅就奔着商贩过去了,梁峰亲手拔下两串,递给了卓玛一串,卓玛咬下一个,兴奋地直跺脚:“官人,好好吃啊!”
梁峰笑而不语两个人拿着糖葫芦离开了,瞎子戳了戳手,也拔下两串,对着商贩说:“后面大个子给钱!”然后一溜烟跑了。
小耳朵一脸懵逼:“尼玛,瞎子,你能不能做回人啊!”
小耳朵翻找半天,最后留下一百元追梁峰去了。
商贩老板接过百元大钞,激动地浑身发抖,“老天爷啊,这是做梦吗?5串糖葫芦我居然卖了100元呐!”
说完就收摊换地方了…
几个人东逛逛,西看看,最终驻足在一家瓦舍中。
瓦舍里正上演一部《单刀赴会》情节丝丝入扣,演员表演精彩绝伦。
梁峰几人包了一间雅室,静静地看着,愣神间,梁峰似乎听出一些味道,这是蒲剧!
梁峰轻声说道:“瞎子,你把瓦舍老板和这部《单刀赴会》的编剧给我带过来,客气点。”
不一会,一个中年人和一个年轻人被带了过来。
“大人,您找小的有何吩咐?”中年人恭敬问道。
“谁是编剧?”梁峰好奇的问道。
“剧本是小人写的,小人贱名关季元。”关季元恭敬说道。
梁峰一下就精神了:“你就是关季元?”
关季元可能知道的人不多,但他的儿子却大名鼎鼎,就是元曲四大家的关汉卿。
关汉卿为蒲剧发展起到了播撒种子,护苗生长、施肥培土,发展壮大的作用。
蒲剧表演者嗓音洪亮,唱腔高亢,说白清越沉爽,吐字清晰流畅,表演生动传神。
由于关氏对元杂剧的首创发展,在农村有了相当的影响。
凡有红白喜事的人家及逢年过节闹社火,成群结队的人群,手舞足蹈,敲打锣鼓,嘴里振振有词,兴高采烈,搞喜庆。
如此一来,慢慢有了戏剧表演雏形。
正是金元时期关汉卿等元曲四大家所开启的锣鼓杂剧、说唱艺术“高台教化”的民间普遍性,为蒲剧的产生创造了必然而有利的原始条件。
而此时的蒲剧还只是很初级的版本,但梁峰看中的却是这种接地气的表演形式和天马行空的编剧能力。
梁峰示意关季元留下,瞎子会意带走了瓦舍老板。
雅室中,梁峰打量着关季元,一个二十岁出头的小伙子,看起来很精神。
梁峰轻声说道:“开门见山吧,我是梁峰!”
关季元一愣:“国公爷?宋淮公?”
梁峰笑了笑:“不像吗?你父亲关从义是圣祖关羽第四十三代后裔,你家里排行老四,你是武圣的后人啊。”
关季元双腿跪地痛哭流涕:“国公爷,您还记得先祖,而我却有辱祖宗之威名,实为羞耻。”
梁峰扶起关季元:“是金子总会发光的,我看了你编的《单刀赴会》很不错。
情节丝丝入扣,很有逻辑性,窝在这里埋没你了,以后跟我干怎么样?”
关季元激动不已,行书生礼:“甘愿国公爷驱使,但有所命,万死不辞!”
梁峰笑了笑:“不至于死不死的,我想成立北京歌舞团,跳个舞,演个戏给各地百姓看。
内容可以有抗金、土改、修路建桥的这些事,毕竟百姓的娱乐活动太匮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