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2章 受阻黑水城(第1/2 页)
柳家的文学底蕴深厚,绝非一般世家可比。自古以来,北方注重武力,南方重视文化,而北魏的文学发展相对滞后于南凌。
更何况,柳家被誉为南凌第一世家,历经数百年的繁荣与传承。
因此,当北魏发布檄文后的第三天,一篇谴责北魏皇帝顾恒逸的讨伐檄文迅速传遍了整个北魏,并以惊人的速度向凤栖、南凌和大梁三个国家蔓延开来。
这篇檄文的大致内容如下:北魏皇帝顾恒逸依靠轩辕家族的支持登上皇位,借助他们的军事力量巩固了朝廷。
他曾对轩辕皇后许下一生一世一双人的承诺,但在皇权稳固后,却开始压制轩辕家族,广纳后宫。
尤其是在迎娶大梁长公主为贵妃后,他宠溺贵妃,纵容她残害皇后,导致皇后最终死于产后血崩。
檄文是以顾瑶的名义发出的,毕竟顾崇煜不仅是北魏前太子,更是现如今的大梁摄政王,无论哪个身份来看,他发这篇檄文都不合适。
然而,顾瑶并非以其北魏公主、凤栖国女皇的尊贵身份来发布这篇檄文,而是以轩辕遗孤的身份出现。
在文中,齐轩墨将顾瑶的身世描绘成一个失去母亲和外家庇护的孤苦女子,遭继母迫害,未满周岁即被送往敌国充当质子的嫡公主形象。
这样的身份设定使得她更具代表性,也更能引发读者的共鸣。同时,顾瑶出生不久后便被生父遗弃于敌国做人质,这种悲惨遭遇令人心生同情与怜悯。
因此,从情感角度出发,众人更容易接受她所发出的檄文。
除此之外,檄文中所揭露的后宫阴私更是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
相较于顾崇煜三兄妹的造反事件,这些后宫秘史更具吸引力,因为它们揭示了宫廷深处的阴暗角落以及激烈的权力斗争。
再加上柳家众人花费了一整天一整夜精心撰写、润色的文笔,使得檄文更具说服力和影响力。
尤其是齐轩墨听从了顾瑶的建议,并没有用传统的文章形式,而是采取了画本子那种白话文,让寻常百姓对檄文内容都耳熟能详。
如果说北魏的檄文更多的是煽动的学子,和其他的有识之士,那么凤栖国的檄文煽动的就是最基层的百姓。
而百姓确实人数最多,也是顾瑶他们最想也是最容易争取的群体。
北魏本就文风不胜,能上得起学的大多都是有钱或者有权的,而寻常大字不识的百姓却是受压迫最很的,也是最痛恨北魏官场腐败的。
一时间,关于讨伐北魏皇帝的檄文的讨论热度,远远超过了对顾崇煜三兄妹不孝不悌行为的谴责。
檄文发布后,引起轩然大波,人们纷纷议论其中的细节和背后的故事,对北魏皇帝的行为表示强烈愤慨和不满。
这篇檄文的影响范围迅速扩大,甚至传到了皇宫内部。北魏皇帝得知此事后,气得暴跳如雷,立刻下达命令要严查檄文的来源,并对涉及的人严惩不贷。
然而,此时的舆论已无法控制,老百姓对北魏皇帝的不满情绪日益加剧。
本来,由于檄文的作用,北魏大军在百姓心中赢得了短暂的威望,但现在又迅速陷入劣势。而另一边,顾崇煜抓住机会,准备一举攻克黑水城。
然而,令所有人意想不到的是,北魏黑水城的守将文辉竟趁着两国文战的间歇期,向黑水城东北侧的嘉兴城借来了五万重甲骑兵。
因此,当休战五天后,顾崇煜率领着凤甲军抵达黑水城时,迎接他们的是一支全副武装的重甲骑兵。
这些骑兵不仅身披坚固的金属软甲,就连马匹也被披上了厚重的战甲,闪耀着冰冷的寒光。他们手持锋利的长枪,英姿飒爽地站立在那里,散发出令人畏惧的气息。
他们的脸庞被头盔遮盖,只露出一双双坚毅的眼睛,透射出无畏的勇气与决心。
他们的战马同样被精心装备,金属软甲严密地覆盖着它们强健的身躯,宛如钢铁巨兽一般,让人望而生畏。
每一步踏下,都能听到清脆的金属碰撞声,仿佛大地都在颤抖。这支重甲骑兵犹如一道坚不可摧的防线,为黑水城筑起了一座难以攻破的堡垒。
看着眼前的这一幕,顾瑶觉得应该撤退。因为在这个星际时代,人们最珍视的财富并不是那些高科技的战斗装备,而是种族的延续,而种族延续的关键在于人。
然而,顾崇煜则坚持要进攻,他认为不战而退会给士兵带来沉重的打击,严重影响士气。两人因此陷入了激烈的争论,谁也不肯让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