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部分(第3/4 页)
寇见了你们就跑,“为今之计,潼关县一边可上报朝廷指派大军前来剿匪,同时可暂时向我们一样组建一只队伍,好保护诸位啊。”
众人纷纷道:“有理,有理…”忽听一个不阴不阳的声音响起:“说的容易,那伙可是悍匪,杀人不眨眼的悍匪,你们以为随便拉一群男人出来就能够抗匪吗?哼!”
众人被他一说,纷纷响起那伙贼寇凶神恶煞的模样来,不禁失声道:“那可如何是好?壮士,救救我等啊”
梁涛故作为难道:“要不我解难营分出一部驻扎在这?”
“好,好,就这么办”
“只是这粮草”“梁兄弟见外了,自己人,都是自己的弟兄,能让弟兄们饿着肚子剿匪吗?我等包了,包了”
第十三章 初战
(今日第一更四千字送到,各位走过路过的朋友支持下哦!)
梁涛坐在马上,他如今可谓志得意满。潼关县富户为了拉关系赠送给他几匹好马,**的红马是其中最好的一匹,同时还有几万担大米。
也为了表示自己对他们安全的重视,梁涛留下胡海的一团兵马以安其心,反正凤凰岭夹在华阴县和潼关县之间,来往很方便。
梁涛突然转身向同样骑在马上的高亮问道:“军师,不知义军的形势怎样了?”
高亮想了想道:“义军虽人数多于官军,但活动分散,虽然给明军带来了诸多苦恼,但暂时怕是很难成气候。”
梁涛点点头,历史上确实是这样,在王自用联合高迎祥、张献忠、罗汝才各部后,农民起义军由分散状态进入协同作战阶段,这才迎来了起义军的真正意义上的的小**,可那是崇祯四年--也就是明年的事。
梁涛冷不丁多瞧了他几眼,梁涛是因为知道历史大略所以有些事比较清楚,可若是真真正正的古人若是能把形势瞧得如此七七八八的不差的,在这个年代绝对是人才了!
此刻梁涛见他估略的不差,又对他高看了几分。
他突然想起件事,道:“这西安府也不知是怎么回事,华阴县知县已经空了这么久了,怎么还未派人上任啊?”(华阴县为西安府辖下)
高亮想了想,道:“怕是陕西这的义军闹得太欢,京里的进士都不愿意来这地儿。”
梁涛想了想,也是,这年头,陕西是义军的发源地之一,闹得挺凶,谁不要命了上这地儿来?西安府没人可派也是正理。
梁涛突然想起那个知县家的叫“定国”的少年郎,“那知县虽然草包,但生了个儿子倒还不错。”梁涛想起他闻父丧却依叫旧坚毅的面庞。
“李家这孩子确实不错”高亮也对他赞不绝口。
“李家,李定国,”梁涛忽然失声道:“难道是他?”
“什么?”高亮忽然觉得脑子有些转不过来。
梁涛整了整情绪,问道:“他今年可是10岁?”高亮想了想,“确实是十岁。”
“他祖籍可是榆林人?”
高亮岁觉得梁涛的行为有也奇怪,但却没有丝毫迟疑,“不错,李县令一家确实来自榆林。”梁涛当即策马狂飙,“众军加速。”
梁涛回到凤凰岭,当即令人从县里请来李县令一家,此时因为新知县还未到,是以他们一家还能住在衙门内宅。
梁涛笑眯眯地看着眼前的少年,难怪以后打仗那么猛,十岁就长得像人家十二三岁一般。
李定国疑惑地打量着梁涛,梁涛请他来时,他来的时候一家人正为以后的去处发愁,外面兵荒马乱的,几个妇女加一个孩童能走回老家榆林吗?可却又无处可去!
梁涛首先开口道:“定国啊,你父亲为国尽忠了,留下你们一家女的女,少的少,不知你以后有何打算?”
李定国虽然有些疑惑,但仍然恭敬地答道:“回大人,我与几位母亲大人正打算回榆林老家去,只是外面兵荒马乱的,不方便行程,所以滞留到现在。”
梁涛点了点头,依旧摆出一副我很亲切、人畜无害的摸样,他道:“定国啊,我与你父亲有旧,如今他既已为国尽忠,但你们孤儿寡母的,外面又兵荒马乱的,不如便由我来照料吧!不知--你可愿跟随与我?”
李定国虽然奇怪,什么时候父亲认识这号人,既然认识那为何之前不说?但想了想自己家也没什么之前的东西可以图谋,何况自己一家无处可去,于是答道:“多谢叔父美意,既如此,一切麻烦叔父了。”
叔父?梁涛苦笑了下,自己有这么老吗?不过明末第一猛将叫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