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4部分(第3/4 页)
儿子,将来的皇位由谁来继承?倒不如选一个有能力又有子嗣的君主代替;最后一派同样成分复杂,宗旨则是两不相帮,认为皇帝没必要退位,但也不能再继续亲政了,可以让燕王做个摄政王,主持朝政,这样既保证了皇帝是出身最正统的人选,也能避免朝局因今上的无能而出现混乱,日后再把燕王嫡孙过继给皇帝为嗣,皇储的人选也就有了。这三派各有支持者,彼此闹得不可开交,一时间也看不出哪一派占了上风,朝中的局面就僵持住了。
京城里如此热闹,章家远在常熟,自然也收到了风声。章寂听说是皇帝主动提出要让位,还以为自己听错了。文龙一再重复这个事实,他还无法接受,忍不住起身道:“赶紧收拾东西,我们回京去!我要向皇上问个清楚,这真是皇上的想法吗?!”
明鸾却相信这是事实,忙劝道:“祖父您先别着急,这事儿朝里闹得不可开交,不是一天两天就能决定下来的。您先稳住了,派人把事情打听清楚,咱们即便要赶回去,也不急于一时。您的身体要紧!”
因为她不是劝祖父别回去,章寂倒是能听进去她的劝:“听说了这样的事,我哪里还坐得住?皇上好好的,怎会下这样的旨意?必有缘故!到底是皇上自己起了念头,还是有什么人故意诱导皇上这么想?!”
文龙欲言又止,章寂眼尖看见了,喝问道:“你可是知道些什么?快讲!”
文龙忙跪下道:“孙儿不敢隐瞒,其实是……皇上身体欠佳的事如今已经传开了,朝野俱知皇上子嗣艰难。这事儿……都是小沈氏闹出来的!”
“小沈氏?”章寂此前并不知道京中发生的闹剧详情,只是听大孙子略提过一提,知道石家长孙昏迷不醒,石家人厌弃了沈昭容之类的,哪里知道里头还有这么多内情?此时自然是一头雾水的。
文龙只得缓缓将事情尽可能轻描淡写地说了一遍,最后还强调他本来没想到事情会牵扯到皇帝身上,因此就没向祖父报告,然后尽可能详细地叙述了沈昭容与皇后那位表妹的所作所为。
章寂没有起疑,只是气愤于沈昭容的厚颜无耻,声音都在发抖:“她还有脸说这种话?!皇上欠了她什么?一再宽容到了过分的地步,她居然还敢将污水泼到皇上头上去!”对于宫中妃嫔曝出皇帝不能人道的内幕,他则将责任算在皇后身上:“皇上又不是没有嫔妃,况且有这样的难处,本该尽可能瞒着生人才是,皇后为何坚持要他纳自家表妹?若果真是个好的也就罢了,才进宫几日,居然就敢将宫闱秘事私自宣扬出去,这哪里象是个有家教的女孩儿?!皇后先是没能把好关,让这样不堪的女子进了皇上的后宫,后来又没能堵住她的嘴,以致皇上的病情外泄,最后还未能劝阻皇上生出退位的念头,真是太不象话了!如今最该退位让贤的不是皇上,而是皇后才对!”
骂完了,章寂又盯上了文龙,拿他出气:“会教出这样女儿的人家,能是什么好人家?你们却只是认定李家前程不可限量,便将大丫头许过去,如今好了,李家要守孝,大丫头的终身都给耽误了!”
文龙低头不敢顶嘴,章寂发过火,也渐渐冷静下来了,指示明鸾:“去叫人收拾行李,你四婶体弱,就叫她带着两个孩子留在这里,不必回去了。你们兄妹二人随我回京,要打听消息,常熟哪里比得上京城方便?!”忽然又想起了朱翰之,“也跟怀安侯说一声,最好让他也回去。我看皇上对他这个兄弟倒是看重得很,若是他能劝几句,比所有人都强。”
明鸾心中暗暗叫苦,忙道:“祖父忘了么?他上回来时,就说过这几日要往苏杭去的,我们上哪儿找他去?不如留封信给他,等他看了信,再回京不迟。”
章寂面露疑惑:“他是这几日去的么?我怎么没听他说起?”
明鸾干笑:“您忘了?他原就是打算往那边去的,只是在常熟遇见我们,才拌住了脚,因此前儿才说,趁着这几日没雨,天气晴朗,先过去逛几日,看有什么新鲜土产,就买些回来,陪您取乐。您还嘱咐他路上小心些呢。”
章寂皱皱眉,倒是想起一些了:“我记得他是这么提过,但没听他说是哪一日走,没想到这时候已经离开了。”敲敲脑袋,“真是老糊涂了。”
明鸾咽了咽口水,赔笑道:“等他得了消息,从苏州过去,也跟从常熟过去是一样的。为了以防万一,咱们还可以给杭州大伯父那里捎个信,请他寻一寻怀安侯的下落,有了消息,就即刻通知他,您觉得如何?”
章寂点了头,明鸾便以打包行李的理由告退出来,却立刻写了封信,命细竹交给她哥哥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