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部分(第3/4 页)
忆,他与刺客交手后就发现对方的武艺高强,但他还是拼死与刺客尘战,他估计大王居住的地方一定有暗道什么的,想尽量拖延时间让大王脱身。可当他后来被刺客杀翻在地,虽然人不能够动弹,但头脑还是比较清醒的,他看见刺客进了大王的书房,还听到了里面传出刺客与大王的说话声音!
付将军等当值的虎臣之士警卫人员,也证实了王将军之言——里面没有厮杀声!
王将军不知道大王书房内真实的详情,他此刻还在问:“大王一定是被那个家伙刺杀了的吧?”
别叔没有回答,因为不但没在大王身上发现箭伤外的任何伤痕,而且也没有发现书房中有任何打斗的痕迹,也就是说,大王与刺客在同一个屋顶之下,和平共处了好一段时间,后来大王才因为箭毒的发作而慢慢的死去!
这种奇怪现象,让知道这一情况的人百思不解。
而据付将军等人和王将军亲眼所见,刺客进到书房后,确实过了好一阵才离开的,所以他们全都认为,百分之百是刺客刺杀了大王,大王一定有什么情况;不然,凭他的武艺还是能够抵挡一阵;他们厮杀,一定会弄出些声响来。不然刺客他来这里干什么呢?更何况大王后来确实是驾崩了呢!
但是,没有任何响动声音!
大王与刺客,他们到底怎么了?根据现场的情况看,大王和刺客和平相处。而且,刺客还为大王取了书架上的竹书!这让所有的人都难以相信,但是证据在那儿明明白白的摆着呢。
八名成员的“寻证团”,为此事还分成了两个派别,一边四人,按反方和正方来辩论。
反方说:大王在刺客来到之前,正在读案面上那两部竹书,这时候刺客来了,大王当然不可能去管那两部竹书,他站起来与从人一道逃入了地道之中……。
正方道:这个说法有一个地方不符合常理。请注意,在大王的阅书台上,在那个胎漆的案台之上,我们看见的是“宝剑垫在竹书下面”,而不是“压在竹书上面”,大王他不可能将应急用的宝剑,事先拔出来放在胎漆几案上,然后在上面放了竹书,等刺客来了再走;或者说,刺客一旦来到,他没有理由和时间将宝剑拔出来,再命人将两部竹书放在上面,然后才逃进地道之中去!
反方又说:会不会是大王从地道回到书房后,案台上本来就摆了那两部竹书——是他先前走的时候放那儿的,这时,他顺手将宝剑插到竹书与案面之间了呢?
正方的意见又答:根本就不可能,因为竹书靠案面的那一面上,并没有沾上书案面上的墨迹。而且,根据刚才的调查看,墨砚是老管事在刺客来到后打翻的,而不是之前——如果是之前——小寺人是有工夫和责任擦干净案面的!当然,只有在刺客来了以后,大家都匆忙离开,并在太庙大殿遇害之后,才没有人去擦掉泼洒在上面的墨汁了!
反方再说:会不会是大王在刺客离开后,自己去将两部竹书取下来,放在案台上,再坐在阅书台上观看呢?
正方再道:如果是大王取的书,应该在书架前留下痕迹,可是在书架前面任何地点都没有血迹,按理说,如果大王用那高架取书,不可能不留下血迹!再从血迹的路线看,大王回到书房后,什么地方都没有去,直接到了阅书台上,就端坐在那儿了。根据血迹细看,他很可能在老管事的身旁坐了一小会儿,因为那里的血比较多一点。
反方只好反诘道:你们的意思是大王与刺客认识?
正方回道:认不认识不好回答,可是那两部放在阅书台胎漆书案上的竹书,按照我们在现场看到的情况来分析,一定不是大王事先正在读的书,也不是大王自己去书架上取的书,而应该是刺客代大王去书架上取的书!——此话听来荒唐——但却更接近于事实!事实上,大王在遇刺前要读的应该是一部叫《夏小正》的天文历法书。当然,也可以认为他刚刚读完那一部书,正命令小寺人收起来放回原位。因为我们看见它正好在书架上胡乱摆着!
“问题看来已经清楚了,大王在遇刺前,并没有想到要读那两部竹书,只是到了后来,大王在太庙大殿受伤后才想起要读这两部竹书,他并不是‘逃’回书房,而是自己要回到书房,是一种责任要让他回到书房,因为他要在临终前读这两部竹书,读它们是大王的最后心愿,不读它们是大王的最后遗憾。但是,由于伤势和箭毒的原因,大王没有别的选择,只好求助于刺客,请刺客帮他取来他想要读的竹书!”
二王子细细的推论的道,好像他自己就在大王的身边。以他为首的正方认为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