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部分(第4/4 页)
琏若不是俞大维将他叫住,亦赴黄泉之路。
有人评论这次炮击的规模:“与攻击柏林的炮火差不多,甚至有过之而无不及。”
炮击之后,紧接着便是对金门实施全面封锁。
这是一场以军事手段进行的政治战、外交战和心理战。
蒋介石在答《美国人报》记者问时这样说道:共军此次对金门采取攻击行动,其第一目的是占领台湾,清算美国在亚洲的威信和势力,第二是要闯入联合国,夺取中华民国的代表权。第三是要进入大国间的高层会议……不难看出他对毛泽东军事运筹的谨慎和深虑,同时又有“激将”美国之蓄谋。
面对中国“打而不登,封而不死”的策略,白宫的艾森豪威尔并不理睬蒋介石的激将和暗示,他认为炮击就是炮击,是中国大举进攻台湾的前奏。为了不丢掉这个“西太平洋防御链”中关键的一环,从美国的利益出发,他下令将地中海美军第六舰队的一半舰只调到台湾海峡,与第七舰队汇合,同时从地面和空中向台湾增兵。
如此一来,美国人按毛泽东的意图走了第一步,中东的局势缓和下来。以后的发展也按照毛泽东的导演意图进行着,美国政府和台湾当局一度在政治、外交上陷入孤立和被动,在军事上背上了沉重的包袱。10月6日,大陆主动停火。
想到这些激动人心的往事,胡韬和所有的委员们心潮澎湃,是啊,在缅甸加盟前,台湾是我们的心病,而现在却成了美国的鸡肋。丢有失老大的面子,保却力不从心。
在会后不久的一次私下谈话中,卫国听到金铁山说到这,沉默了半天,说了一个字“高”。
而五十年后,在破损的自由女神像下,一个美国将军在用颤抖的手签完字后,说了几句让美国人永世难忘的话:“我是美国历史上第一个在战败协议上签字的将军,而我们战败的原因是为了保护中国的一个省。”
美国的政治家们短视的做法,让中国军人的皮靴踏上了美洲大陆,当然这是后话了。
第十二章 南洋烈火
南中国海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