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部分(第2/4 页)
看起来孔穿的赢面较多,因为他要申明的只是一个最简单的生活常识,只要他随便揪过一个人来,让公孙龙瞧清楚对方究竟长着几只耳朵,结论就不用说了。但道理是道理,等到真正辩论起来的时候,公孙龙的辩论精微已极,逻辑周密,搞到最后孔穿理屈辞穷,不得不承认奴婢就是长着三只耳朵,长着两只耳朵的非但不是奴婢,连人都算不上,这才算完事。
明明是两只耳朵却被公孙龙硬给辩论到多出来一只,孔穿是说不透的窝火,就私下里对平原君说:没错,公孙龙的辩论十分精彩,他几乎真的能让奴婢长出三只耳朵来。他的话说起来是简单的,但实际上是根本不可能的。我在这里严肃的请教平原君先生,现在论证三个耳朵十分困难,又非事实;论证两个耳朵十分容易而确属事实,不知道您将选择容易、真实的,还是选择困难、虚假的?
平原君被这意外的情景弄得目瞪口呆,可是孔穿这边又输了一场,让他更没面子,巧极了,这时候邹衍恰好路过赵国,平原君不由分说派人将他逮来,让他无论如何也要出手,力挫公孙龙,也好替大家争回点面子来。
可是邹衍却知道公孙龙的厉害,不肯轻易出手,他说:〃不行。所谓辩论,应该区别不同类型,不相侵害;排列不同概念,不相混淆;抒发自己的意旨和一般概念,表明自己的观点,让别人理解,而不是困惑迷惘。如此,辩论的胜者能坚持自己的立场,不胜者也能得到他所追求的真理,这样的辩论是可以进行的。如果用繁文缛节来作为凭据,用巧言饰辞来互相诋毁,用华丽词藻来从偷换概念,吸引别人使之不得要领,就会妨害治学的根本道理。那种纠缠不休,咄咄逼人,总要别人认输才肯住口的作法,有害君子风度,我邹衍是绝不参加的。〃
邹衍不肯出手,让当时的人们少了一次看热闹的机会,但这种轻易不表态正是商人在生意场上最经常流露出来的态度,事情弄不明白就乱讲话,痛快是痛快了,但无利可图,何苦惹那个麻烦?
邹衍虽然不是商人,但他的五行阴阳学说却是研究财富规律的最有效工具,所以最容易被商业人士所注意,而秦国当时正在重用中国历史上最成功的商人吕不韦为国相,此前的商鞅治国之术更是承袭五行始终说的老套路,所以邹衍的五行始终说法,也最受重视实际利益的秦国的欢迎。
这也是邹衍没功夫跟公孙龙磨牙的原因,他正要急着赶赴秦国,秦国人为他的五行相运说提供了最广阔的空间。史载,齐国人将邹衍的五行相遇说呈献给秦始皇,秦始皇一见大喜,发现这套学说正与他治理国家的思想一脉相承,于是就采纳了五行理论。
根据五行理论,秦人认为周朝是火德,秦取代周,从火不能胜水来推算,秦应是水德。于是开始下令更改岁历,新年朝见皇帝与庄贺典礼都从十月初一开始,以十月初一为元旦;衣服、旗帜、符节等都崇尚用黑色;计数以六为一个单位。
实际上秦人在应用这套理论体系方面犯了一个大错误,事实上秦国并非是承袭水德,水固然克火,可是火焚尽之后为灰土,应该是土德才对。土德讲求厚实憨重,在治国之术上应该表现为休养生息,爱惜民力,但秦始皇没弄明白胡来一气,竭尽民力的奢侈靡费,结果搞得天下分崩离析,处处揭竿而起举旗反叛,所以秦朝传至二世就马马虎虎的被人家给灭掉了。
连理论弄错了都能够一统天下,那要是弄对了就更加不得了,这就是邹衍的五行阴阳学说的价值之所在。当时秦国的大商业家如吕不韦,如寡妇清,如乌氏倮都是邹衍五行始终学说的信奉与执行者,他们将自己的致富策术建立于这一理论之上,聚敛了富可敌国的财产,同时也帮助秦国人将这一理论应用到国家的财政管理上。
书包 网 。 想看书来
古老的财富工具(4)
史载,当时的秦始皇下令,将乌氏倮、寡妇清在国家中的地位与封君同列,享有参与国家政事的权力。这就使得五行始终说成为了秦国的治国纲领。比任何一个国家更为清醒的认识到财富的价值……所以当时的秦国国力之强盛,天下无出其右,能够一统天下,是再正常不过的事情。
? 以财富为研究对象的知识体系
我们先要弄清楚一个问题,邹衍的五行始终说是干什么的。
所谓五行始终说,是用来研究世界上所有事物内在规律的知识体系。
有什么证据能够证明世界上的万事万物都有一个共同的规律吗?这就要用到现代科学思想来检验了,只要我们能够在这世界上找到任何一件事情…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