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5部分(第2/4 页)
血涂染军旗。并强行把居住在这里的上万土尔扈特部百姓迁往外蒙。
因此,锡良的鼓动,在土尔扈特部蒙古人中反应最为强烈。一是土尔扈特人民万里东归祖国,对祖国的热爱之情是难以用言语表达的,这只有回归祖国的游子才能体会的。而且作为全部落人民回归祖国所形成的,对祖国的向心力和凝聚力,已经成为坚如磐石的信念。二是土尔扈特人的祖先就是因为无法忍受沙皇俄国的压迫,被迫回归祖国,世代祖先都告诫土尔扈特的子孙,不要上沙皇俄国的当,对沙皇俄国要有深刻的认识,认为沙皇俄国是个侵略成性,掠夺成性的国家,是野蛮和残暴的象征。土尔扈特人认为,沙皇俄国的官员都是道貌岸然的伪君子,而且认识深刻程度至为惊人。土尔扈特部落的谚语有“宁肯听狐狸叫唤,也不听沙皇的谎言”。从以上可以看出土尔扈特部落人,对沙皇俄国和沙皇政府的官员至为厌恶、鄙夷、蔑视和不信任。
最后,土尔扈特部人虽然因为哲布尊丹巴的原因被迫迁往外蒙,但是他们不敢把埋怨活佛哲布尊丹巴,只能把气出在沙俄老毛子身上。
土尔扈特盟盟长密什克栋固鲁布亲王说道:“锡良大人,沙俄狼子野心,几百年前之前就想吞并我蒙古土地。而如今,沙俄图穷匕见,杀害我们子民,掠夺我们财产,大人请发话吧,让我们用马刀来招呼贪婪的俄国人!”
271目标——唐努乌梁海
锡良抚掌大笑,说道:“好,既然愿战,便好生商议,怎么打,怎么让这十万老毛子进得来出不去,葬身于这大草原之上”锡良说的轻描淡写,可却让众人都是一怔。十万老毛子啊,就是十万只羊,要把它们都杀完也不是件容易的事情,更何况是十万洋人?居然要将他们全部葬送?
清末宣统年间,外蒙古的人口计算上喇嘛等,也就三十二万多一点。其中男丁有十七万,这可是把耄耋老头和黄口小儿都算上了。即便全民皆兵,整个外蒙也就能动员起四五万人左右,而且大多数还是只有一腔热血而没有受过专业军士训练的牧民。
锡良对密什克栋固鲁布亲王说道:“密亲王,今时不同往日,早就不是跃马横刀的世道了。”
“来人呐,拿出来!”锡良一挥手,三辆卡车缓缓地倒车过来,“看看这些~”锡良一扬手,揭开了盖在上面的绿色帆布。车厢里堆满了绿色的木头箱子。
“孩子们打开~”锡良大声喊道,蒙古兵们拿起撬棒,将一只只的箱子给撬开,箱子里的武器弹药哗啦啦的泻下来。全是崭或是半崭的枪支,不过都不是东北国防军用的热河造造,也不是流行的德国枪,而是沙俄军队用的水连珠。
“孩子们,有了这些武器,咱们好好地和沙俄帽子们玩一玩,让他们有来无回!”
“吼吼~!”锡良看着这些蒙古小伙子纯朴善良的笑脸,他忽然生出了无限豪情,自己仿佛年轻了几十岁
得民心者得天下
蒙古子弟兵们欢呼着,向着满载枪支弹药的卡车涌去,虽然这些马背上的汉子更相信自己手里的马刀,但是没有枪支却是万万不行的。在短短的几天时间里,四万多蒙古子弟兵被迅速武装了起来,他们都被授予了番号,从外蒙古骑兵第一师到第四师,锡良迅速集结了了一支庞大的骑兵军。
不过,与正规军不同,他们在战时才是军人,停战了,他们便恢复牧民的身份。
人人都配枪,唯独锡良自己却高举着马刀,高声喝道:“孩子们,我们的目标,是驱逐窃据唐努乌梁海的沙俄毛子!孩子们,长生天在上,你们欢呼吧!”
“吼~!”蒙古子弟兵们高声欢呼起来,有的士兵甚至朝天放枪
唐努乌梁海,以居住唐努山一带的乌梁海人而得名。地域东至喀尔喀蒙古土谢图汗部额赫河(今额金河)和赛因诺颜部讷穆讷山,南界扎萨克图汗部中左翼左旗及科布多所属杜尔伯特部牧地,西临科布多所属阿尔泰诺尔乌梁海,北接沙俄。从1860年开始,俄国人开始对唐努乌梁海进行渗透,大量屠杀本地人,制造种族灭绝事件,并迁徙大量俄罗斯人居住。沙俄还通过掠夺性贸易、非法开采金矿、非法移民等途径向唐努乌梁海地区渗透。尽管唐努乌梁海人民不断掀起反抗斗争,但没有遏制住沙俄势力的渗透势头。至清朝灭亡的1911年,沙俄在唐努乌梁海地区的工商和矿业达到了80家,居民点多达166个,移民有5000余人,
1912年,中国北疆出现了外蒙古“独立”的危机,其影响也波及到唐努乌梁海地区。同年初,在沙俄商人的唆使下唐努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