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 会试(第2/3 页)
许都意识到会试对考生们的重要性,不敢高声语。
直至最后一科,策论之试关乎成败。
崔捷音规矩地垂首桌前,等着礼部的官员将考卷置于案上。
她也得以在短暂的等待时间里稍事休憩,调整心绪。
考试的过程中,每一个格子间必须门户洞开,前后通透。不仅是为了防弊,更似是将士子们置于天地之间,考验其心志与才学。
崔捷音目光掠过对面,只见诸生或静坐凝神,或闭目养神,皆是一副蓄势待发之态
在沉默的寂静中,忽然传来脚步匆匆的声音,所有考生的视线都被吸引了去。
一个身着暗红宫袍的内侍,神情略显焦急,四下看看后,他向着春闱的主考官所在的位置大步迈近。
见此情形,主考官显然也被吓了一跳,双手垂放在两侧,桌上密封的卷子都还未来得及拆封。
内侍附在主考官的耳边说了什么,他的神情一下子从不解变得严峻起来,双唇紧紧抿成一条线。
崔捷音的位置刚好能够看到一点侧面,但又不能完全看清楚主考官的表情,她只看到对方将原本的试卷,轻轻推到桌子的另一边。
?
她的心里泛起疑问,来人是宫里的装扮,莫非是皇上对这次考试有什么旨意吗?
不等她继续深思,拿着试卷的考官已经站在了面前。
崔捷音翻开卷子,不想竟然却是完全陌生的模样。
往年的策论考试,一共考两道策问和一篇作文,分别针对当时的经史、时务、政治、农事等挑选题目,让考生发表自己的观点和见解。
崔捷音因为自己并没有实际参加过前面的乡试,所以特意报了金台书院的模拟考试,并没有任何例外。
可……崔捷音看着手上的卷子凝神不语。
无论将试卷如何翻来覆去,上面都只有一道题——“论屯戍制”。
旁边陆续传来其他考生不可置信的惊呼声。
虽然他们已经刻意放低了音量,但人数太多,又有胆子大的举手发问:“大人,可是考卷有误?”一击石出千层浪,其余人声更是犹如滚滚闷雷,在考场里四下炸开。
“肃静——”
专门负责考场纪律的官员朗声宣布道,“策论考试,现在正式开始。”
竟也没有解释。
崔捷音摊开卷子,在记忆中搜寻一番:屯戍制,这是前朝饱受北边异域侵扰,为解决财政和军需问题而提出的一种缓解措施,主要通过军队或官府来开垦荒地,增加粮食和国家财政收入,间接提升国力。
原本是一石二鸟的好方法,但美好的想法真正想要落实下来,却没那么容易。
实际上施行屯戍制一段时间后,发现问题层出不穷。
原本是为了鼓励更多的人去开垦荒地,促进农事生产,却成官吏贪腐之温床,彼辈大肆鲸吞民田,土地兼并之风盛行。
现在大燕的名门望族基本上都是在那时,依靠着兼并土地立家。当然,前朝的皇帝、种种弊病也是不可推脱。
但就这么,良田尽入权贵之手,百姓则被迫耕于瘠土,食不果腹,衣不蔽体,生活困顿至极。
与此同时,更大的危机如阴霾般悄悄笼上整个王朝的头顶。
更甚者,此风亦染指军中,本应枕戈待旦、保家卫国的士兵们也投身于屯田的热潮中,与百姓夺地争利乐此不疲,训练荒废、士气低落。久而久之,原本如雄狮般威风凛凛的战士,变成了汲汲营营于蝇头小利的鼠辈,整个国家战力一蹶不振,如大厦将倾,危机四伏。
恰逢前朝皇权进一步旁落。时任将军的周广,率领大军北征云戎,凯旋归来时乘势而起,黄袍加身,在燕京登基称帝,建立了大燕。
屯戍制的政策,也早就被放弃了。
如今,皇帝再次提起,甚至是将其专门放在会试的卷子中作为唯一的题目,无疑是在向考生们传递某种信号。
难道,北地的云戎又再次蠢蠢欲动,大燕准备未雨绸缪?
狭小的格子间内,考生们或抓耳挠腮,或蹙眉深思。
刚看到卷子的时候,崔捷音也有一瞬间的犹豫。
屯戍制的确代表了国家所采取的军备政策。
但,自从周广登基后,对于云戎的打击力度之大,崔捷音或多或少也是知道的。
自家茶行是小户起家,在江南积累下来的茶田自然比不上绵连千里的“权商”,为拓展商路,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