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5部分(第3/4 页)
中国人干什么都喜欢师出有名,不过这个理由朱棣却早都想好了。此时中国沿海一带已经出现较多倭寇,他们经常四处打家劫舍,杀人放。
另一个历史时的1年(永乐三年)日本国派遣使臣向明朝朝贡,永乐皇帝为此向日本使臣大发雷霆,责令日本处理好这件事。说起来日本还真是幸运,永乐皇帝是中国历史上少有地积极扩张领土的皇帝,如果日本发神经惹急了永乐皇帝,那么永乐皇帝老羞成怒之下说不定也会学习蒙古那样大军渡海东征日本。可偏偏当时地日本表现得很恭顺。听说永乐皇帝为此发了脾气,日本幕府将军赶紧发兵剿灭了那些海盗,并且将其中带头的二十人押送到中国让永乐皇帝处置。永乐皇帝地面子被满足了,于是他也给足了日本幕府将军的面子,让日本人将那些人带回去自行发落。
应当说,另一个历史时空永乐皇帝地做法还是很给中国人涨面子的。但朱却还觉得不够——以此为由向日本提出领土要求,借口说要在日本驻兵用以监视其海盗行为,难道不是更好吗?至于说为什么偏偏向日本索要石见银山那一块区域……嗯,巧合,纯粹巧合而已。反正提出要求时,那石见银山还根本没有显示它的真正价值呢。
话说朱还很谨慎的。尽管早已决定一开始并不发动日本征服战,但朱还是做好了最坏的打算。正因为这个缘故,朱棣才迫不急待地册封琉球汪应祖为琉球国王,只是为了赶紧在琉球建立一个军事基地。
除琉球外,朱棣还打算在北海道建立一个军事基地。这个时代北海道根本就不是日本的领土——即便是明治维新时北海道已经算是日本的领土了,但当地的土著虾夷人仍然不被看作大和人。只不过,北海道的生存环境确实比较恶劣。即便没有其他的选择,向那里移民都比较困难,有了其他的选择后,谁会愿意向犯傻?在没有足够居民的前提下,建立军事基地实在有些困难。不过,朱棣还是打算尝试一下,将来尽量把北方犯了流徒罪的罪犯都迁移到北海道去,然后在北海道的最南边建一个小小的堡垒,象征性地驻上几百个军人也就行了。
处理完了将琉球国王纳进大明有邑贵族体系的事之后,五月寅,朱棣任命丰城侯李彬镇广东,清远伯王友充总兵官,然后派遣他们率舟师巡海——虽说没有确凿的证据时同样可以指责倭寇侵犯大明,因为这种犯罪事实是双方都心知肚明,但如果能够有确凿的证据岂不是更好?
六月丁亥,汰冗官。这次所的汰冗官并非是开除官他们回家为民,而是将暂时没事做的官员都集中到学习班去学习。
见帝国即将快速扩张,相应的配套措施自然也应该跟上去。新扩张的领土尽管是采取封建采邑制度,但同时仍然保留了旧有的官制,算是一种双重领导。双重领导共有三种式。
第一种是在少数民族人口较少、居住分散的地区,比如说北部、西北部的游牧民族,纳入军事编制的卫、所。第二种是社会经济水平发展较高、接近于汉族地区者,则实行与汉民族地区行政体制类似的机构设置,主要有土府、军民府、土州、土县、土巡检司等不同形式的机构,其长官设土知府、土同知、土通判、土知州、土知县、土巡检等。第三种是经济发展落后且远离汉人聚集的地区,设宣慰使司、宣抚司、安抚司、招讨司、长官司。
卫、所就不去说了。在朱看来对游牧民族实施中央集权制管理实在太困难,所以朱棣也就懒得多操心。但后两种却是可以将朝廷的正式官员派过去的。比如说土知府这个官职由当地少数民族首领世袭,但可以将土同知、土通判改为由朝廷派遣官员担任。而宣慰使司、宣抚司、安抚司、招讨司、长官司之下,又有经历司经历、知事、照磨等等官职,这些官职完全可以由朝廷派遣的官员担任嘛。反正在有邑贵族制度下,原先地位高的少数民族首领仍然有着很高的地位,应该不会对于一些副职被朝廷所派的官员占据产生反感。更何况,少数民族考上了功名后还可以优先担任这些公职,已经很照顾了。
除了这些职位外,在每个子爵以上的有邑贵族采邑内都会设置一个很重要的职位:教谕。
如此一来,朝廷所淘汰的冗余官员便能够得到安置,同时还增加了朝廷对边疆地区的影响力,一举两得,何乐而不为?
秋七月壬戌,鄱阳民进书毁先贤……(未完待续,如欲知后事如何,请登陆wwwidiancomm,章节更多,支持作,支持正版阅读!)
首发
第四章 陈天平
刚听说鄱阳民进书毁先贤的事情时,朱棣很是兴奋。首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