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员书架
首页 > 其他小说 > 民国大文豪的真实样子 > 第92章 奇才

第92章 奇才(第1/2 页)

目录
最新其他小说小说: 弹幕剧透被换崽,真千金重生杀疯了真千金出狱后,哥哥们跪求原谅七零:医妻驾到,冷面硬汉宠上天辜负我真心,离婚你后悔什么?拿她当垫脚石?嫡女重生另嫁王爷被逐出宗门后我名满修真界重回我爸妈的高中时代农门娇妻超旺夫,清冷权臣宠上天拿我换城池,我走了将军哭什么?替姐生子?重生后我撩帝心夺后位七零闺蜜嫁糙汉,绝嗣宋家一年抱仨命理之弓(西幻nph)八零,嫁最强糙汉,养最卷崽崽情上锁重生八零,退婚嫁给隔壁糙汉小手一挥,崽崽回村当村溜子咯!夫人快分手,霍总蹲墙角等三年了被反派强制爱假少爷和真少爷破镜重圆了穿越成刺客,先杀我夫君?

王国桢注视着围在一起的胡适之几人,他们手中端着《晨报副刊》,正在讨论着什么。王国桢心中了然,他们定是在讨论自己外甥李斯年所撰写的那篇杂文。这也难怪,毕竟李斯年这也算是替胡适之捉刀了,正面硬抗“学衡派”的那些作家编辑。王国桢也是国学大家,其古文造诣在某些方面甚至比梁漱溟还要深厚,甲骨文中的很多文字就是他最初释读出来的。因此,当《估《学衡》》这篇文章呈现在他面前时,他一眼便看出了其中的不凡。

《估《学衡》》这篇文章是他亲自推荐给《晨报副刊》的,每一个字、每一句话他都细细品读过。除了那些幽默而犀利的批评之外,文章中所挑出的那几处文言文用法错误,也是极为精准,让他印象深刻。想到李斯年这个从小与自己亲近的外甥,如今能写出这样的文章,王国桢心中甚是欣慰。当然,他也料到这篇文章必是离不开他那位举人妹夫的指导。这些年,妹夫寄情乡野,潜心研学,其古文功底已然炉火纯青。

王国桢深知外甥写这篇文章的用意,无非是想与胡适之等人提前打好关系。他决定助外甥一臂之力,于是随口向胡适之问道:“适之,你觉得《估《学衡》》这篇文章写得如何?”

胡适之显然没想到王国桢会对此感兴趣,毕竟两人虽同在北大教学,但平日里交往并不多。王国桢平时都是和罗振玉、沈增植、柯劭忞这些“学者型遗老”是一个圈子里的人,二人除了工作上的必要交流之外,几乎没有什么私人交集。

但出于对王国桢学问的敬重,胡适之还是给出了中肯的评价:“文章确实不错,可以看出作者有着深厚的古文功底。”

王国桢谦逊地回应道:“适之过奖了。”

他的回答让在场的人都感到惊讶,难道这篇文章是出自王国桢之手?胡适之也不禁疑惑地问道:“难道这篇文章是国祯你写的?”

他在心中暗想:咱们俩关系没这么好吧,你竟然还为我仗义执言,真是感动啊。

王国桢虽然是前清遗老,但是他并不反对白话文,相反他在授课时还主动使用白话文,对推动白话文的普及方面也起到了积极的作用,这一举措受到了很多人的欢迎,但是他反对白话诗,也批评过白话诗的开创者胡适之的诗作。他认为白话诗还不成熟,没有一定的格律框架,创作效果并不好,像是

“毫无疑问,

我做的馅饼,

是全天下,

最好吃的。”

这种白话诗,简直就是不知所谓。

王国桢看着他们怀疑的眼神,知道他们误解了自己的意思,忙解释道:“这篇文章是我外甥李斯年写的,我只是帮他推荐给了《晨报副刊》,适之,你应该知道他吧,他写信给我说你邀请他来北大任教,还有兆贤,我这外甥还年轻,以后还得你们仰仗两位学长多多关照。”

听他这么一说,屋内刚才还在议论纷纷,猜测作者身份的几人更加吃惊了。

周章寿按捺不住好奇,开口问道:“国祯,你这外甥今年多大啊?”

“他是在光绪二十六年,也就是庚子年出生的,今年刚好二十二周岁。”王国桢回答道。

此言一出,刚才还在猜测作者是辜汤生那样花甲之年的老人的梁漱溟,惊愕得下巴都快掉下来了,满脸的难以置信,大呼不可思议。

王国桢继续说道:“这篇文章中,应该也有我妹夫的功劳。他对古文的钻研也颇深,文言文造诣绝不在我之下。当年,正是看重他的这份学识,我才做主将妹妹许配给了他。”

蒋梦麟接话道:“国祯兄,咱们共事这么多年,我还真不知道你和润民公居然是姑舅关系。想当年,我还曾受过他老人家的恩惠呢。”

“即便有老先生从旁帮忙挑错,能撰写出如此犀利文章的人,也必定是才华横溢之辈。”周章寿由衷地赞叹道。

陶孟和也插话进来:“樟寿兄,你可能还不知道,就在你来之前,我们还在为本学期的西洋哲学课教材问题发愁。寿铭兄从沪上带回了一本《西方哲学史》,这本书的出现可算是雪中送炭啊。你猜猜,这本书的作者是谁?”

“难不成,也是出自这位李小友之手?”周章寿试探着问道。

“正是如此,”陶孟和点头称赞,“这本书不仅条理清晰,而且文笔流畅,实乃佳作。”

王国桢闻言,脸上露出自豪的神色道:“这并不奇怪,我这外甥在米国留学时专攻的就是哲学这门课程。要不是被我那妹夫骗回国结婚,再过几年,他或许能和适之一样,

目录
水中星睡前甜餅漂亮小後媽家屬院日常[七零]港片:扎职洪兴,开局推蒋家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