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部分(第3/4 页)
诱惑;二是〃自发性〃,是自己的主动、自主的选择,而非外在的强制所致。
于是,又有这样的追问:我们为什么要自愿选择公益事业?是出于什么样的自我生命的内动力?
我首先注意到的,是今天的青年志愿者,其主力是在校的大学生、研究生,和大学毕业不久的各行各业的青年,他们大都是〃80后〃这一代。这一代人是自有其特点,以及我所说的〃特殊的魅力〃的;但他们也有自己的问题。我和许多当代大学生作过讨论,发现〃生活缺乏目标,缺乏责任感〃是一个最根本的、让许多年青人最感困惑的问题。在讨论中,我反复强调一点:问题要靠这一代人自己来解决,而且相信这一代人一定能够自己解决;而解决的途径,主要有两个:一是通过自由读书,最广泛地吸收民族和人类文明的精神资源;另一就是适当参加社会实践,主要是到社会的底层,到西部农村去,给那里的弱势群体以力所能及的帮助。更重要的是,在志愿服务的过程中,了解中国的国情和中国这块土地,土地上的文化和乡亲,建立血肉联系:这就会为确立自己的世界观、人生目标,打下一个坚实的基础。我曾在一篇文章里,提到一位最早参加西部阳光行动的大学生的日记,说自己在城市里长大,〃心中的西部是一种田园诗般的印象〃,但真的踏上了这块土地,〃用双脚去丈量现实〃,看到了〃恶劣的自然环境,以及在此条件下挣扎努力的农民〃,面对〃因为辍学而哭泣的孩子〃,〃那一张张温暖稚嫩的笑脸,渴求知识的眼神〃,就觉得一切都变了,一切都需要重新思考……而新的人生也许就开始在这重新思考中。
因此,我们可以说,青年志愿者运动,实际上是一个当代大学生自己联合起来,在参与社会变革的实践中,寻求新的价值理想,确立新的人生目标的自我教育运动。
这首先是出于我们自己生命成长的需要。
(二)我们是民间参与者
〃民间性〃,这是志愿者运动的第二个本质特征。
这是出于这样一个信念:中国改革和建设事业必须是自上而下的政府主导和自下而上的民间参与、监督的相互促进与制约。这是改革和建设事业能否健康持续发展的关键。
我们,普通的中国公民,中国的年青一代,是中国改革和建设的主人。〃参与〃既是我们的责任,更是我们的权利。
我们既是〃非政府性〃的组织,同时,又是〃非营利性〃的组织,是人们所说的〃第三部门〃。它对政府机制和市场机制形成必要补充和制约,是所谓〃第三种力量〃。如论者所说,有效的民主政治和市场经济是离不开社会领域里的发达的第三部门的支持的,而且它将在〃社会改革与建设〃中发挥越来越大的作用(参看徐永光:《中国第三部门的现实处境及我们的任务》)。这是可以肯定和期待的。
(三)我们的主要任务是为社会弱势群体服务
如前所说,我们联合起来,首先是〃自助〃,但我们更要〃助人〃,在〃助人〃中〃自助〃;而我们〃助人〃的主要对象,是社会弱势群体,为他们谋利益。
这同样是出于我们的信念。我们追求社会的公正、平等、社会正义。我们认同这样的生命观:全社会的每一个具体的生命的价值与幸福,是最重要的;只要还有一个生命不自由、不幸福,我们就是不自由、不幸福的。因此,我们是永远站在社会弱势群体这一边的,为他们呼吁,为他们服务,是我们自觉的使命。
我们因此特别关注〃西部〃,关注〃乡村建设〃,关注〃农村教育〃,这是中国社会发展的基础,却又是最为薄弱的环节。我们为当今中国西部、中国农民、中国农村教育的恶劣的生存状态而焦虑,也就是为中国的未来焦虑。作为中国未来的建设者,我们中国的年青一代从现在起,就要开始担负起我们的责任。
(四)我们的〃先锋〃和〃桥梁〃作用
和政府部门相比,我们没有权力;和企业相比,我们没有经济实力;和知识界相比,我们的知识力量显然不足。这三点,构成了我们的限度。一位青年志愿者在下乡以后这样写道:〃我们在没有来这里以前,可能满腔热情,踌躇满志,一心想为村民干些什么。而真正到了这里之后,我们才发现我们的力量原来是如此的微不足道,我们对这一切是那样的无能为力。〃〃我们究竟来干什么的?我们究竟能做些什么?〃在丢弃了不切实际的自我期待以后,反而有了一种生命的实在感:〃踏在这片西部热土上,起初的激情,年青的冲动,都化作愈加沉重的脚步和更为踏实的工作。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