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0部分(第2/4 页)
坐在那里从头到尾静然品茶的楚邪,点点头:“当然可以,请大师讲。话一定会传到的,一点都不麻烦”。
心道,废话,对方就在这里。你说的话对方听地一清二楚,当然不麻烦。
青叶长一呵呵一笑,捋着胡子说道:“就请把我刚才说的那些话告诉对方,然后告知他。若心中有意欢迎前去日本做客,我们日本会以文坛最高的礼仪来接待他,欢迎他前去日本交流书法”。
这番话刚落。王墨文的心中怒火顿时升起。邀请去日本做客。这那是邀请,摆明了是想让楚邪迁往日本。前面看似有些道理地话完全是想让楚邪知道在国内自己不可能得到什么好的发展,若是迁往日本,不但能够静心无虑的深造书法,更能享受到日本文坛的最高待遇,这完完全全是在打劫人才,是在怂恿中国地人才转投日本。
旁边的孔儒伸手轻拍了一下他的膝盖,示意他莫要生气,对于日本这样的行为,他们不是没见过,而是见地太多了,很多少年的才子,在中国未重视时就被日本鼓吹搬迁到了日本,不但是文坛如此,其他科技人才更是严重。
不过他们却深知楚邪,以楚邪的性格不要说不会为他那般话动心,恐怕反而会更生反感,所以完全不需他们顾忌。
张隐听到青叶长一地委托,正待客套几句,旁边地韩允达突然开口问道:“张先生,这幅字帖地作者当真是姓楚么?”
这突兀的话让厅内地众人为之怔然,不知道的他问这话是何意思,张隐呆呆的点了点头,下意识的回答道:“自然是了,有什么不对么?”
韩允达突然哈哈一笑,环视了屋内的人一眼,道:“难道各位曾经忘记了以前在中国武汉召开的‘韩国文化与中国楚文化源流关系’研讨会了么,这幅字的内涵神韵完全是集合了我们大韩诸般书法的精髓而成,自然与中国有很大的区别,所以才会令你们感觉一个人能够书写出与中国流传的各种书体都不相同,由此可知,这位作者很可能与我大韩关系匪浅,深受大韩文化的熏陶”。
“噗!”
“噗!”旁边刚喝了一口茶的林千习听到韩允达突然说出这番话,顿时忍耐不住,口里的茶一下喷了出来,幸好急忙转过了头,没有喷到桌子上的字上。
再看屋内的人,除了韩允达自己外,脸上的表情个个抽动不已,就连楚邪眉头也皱了起来。感情这位认为书写这幅《兰亭集序》的作者是韩国人。
对于楚文化和韩国的联系,孔儒和王墨文不但知道,曾经更参与研究过。当初韩国公然叫喊着屈原是韩国人这件事,可是轰动了整个中国,而且他们不但叫喊,更拿出了众多所谓的证据。
每年五月端午,中国人吃粽子、赛龙舟、祭奠屈原,韩国江陵也在举行盛大的农耕祭祀活动——端午祭;江陵、襄阳、汉阳、汉江、洞庭湖等这些我们令人耳熟的地名,也出现在韩国的地图上;楚人早期的熊图腾崇拜,同样为韩国先民所景仰尊奉;《楚辞》中的千古绝唱,也反映在韩国最古老的诗歌里……。
而经过研究之后,发现韩国和古时的楚国的确有很多巧合。中国汉江发源于陕西秦岭太白山下,韩国汉江的源头也在同样名为“太白山”的山脉下。楚国的丹阳位于汉江上游,汉阳则是汉江下游终点的著名古城。而在韩国,属于忠清北道的丹阳竟然也在汉江上游,汉阳(今汉城)也如出一辙的位于汉江下游。楚国的江陵、襄阳、洞庭湖处在汉江中游,这和今天韩国的江陵、襄阳、洞庭湖相对汉江的地理位置很接近。
但相似也只能说是某种特殊的巧合,或者说是古人有意的巧合,或者是无意。但牵强到历史名人或者甚至是今天的一个年轻人身上,未免太过无理由,搞笑了吧。
书画山河 第一百八十三章 何人得字帖
允达对于完全不介意屋内几人的神色,继续说道:“说,自然有理由。韩国历史和中国古代的楚文化的诸般相似,不管中国承认不承认,都无法避免两者有着太多了联系,或者可以说中国古时的楚文化是受了韩国的影响。比如韩国所崇拜的图腾是熊,而楚国同样也是熊,这就说明楚国很可能是韩国后裔建立的。楚人姓,少系业务氏熊,在鬻熊之后,历代有三十多位国君以熊为姓。楚国被秦国所灭,楚国的公族后代就以国名为姓,称楚姓,所以楚姓的人应该同样是韩国的后裔”。
孔儒和王墨文连同青叶长一相互面面相觑,他们怎么也想不到韩允达能这样拉扯上关系,只是听着这话对比楚国和古朝鲜的,怎么也觉得应该是楚国要比古朝鲜悠久的多,怎么到这位大师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