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部分(第2/4 页)
品。
最离谱的是某部门周一来开例会,销售总监当场宣布,该部门的老板和所有员工全部被辞退,部门也被彻底取消。
小陶感觉办公室里一半的人都换掉了。老板每天的工作就是在面试新员工,辞退老员工,公司里乱糟糟,没有一点安全感。一年里的两次动荡,让小陶感觉自己身处战争年代,四周硝烟弥漫,身旁伤亡不断。但小陶并不担心自己会被辞退,因为他已经是公司里薪水最低的一批人了,公司还指望着小陶这样的廉价劳动力能在新老板的带领下努力干活呢。
第二章 感受国企(1)
清华一直在宣传“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到国家重点单位去”、“到西部去”。大多投身西部大开发的毕业学生,都会被学校表彰和宣传。但遗憾的是,学校的宣传多于了行动,学校并没有建立起足够多的渠道,让想投身国家建设的同学们能够有效地输送到祖国需要的地方去。
尤其是面对招聘机制不算透明的国企,学生的机会非常渺茫。如今想进入大型国企比起外企更是难上加难。在依靠关系的社会里,清华人能否在国家的舞台上展示自己,结果因人而异。
集中力量办大事
外企在中国,主要的工作是在销售和推广自己公司的产品。虽然近年来,各大跨国公司也不断地把在国外的研发工作移到国内,但这更多地是出于成本的考虑,毕竟像中国和印度这些亚洲国家的人力成本要比欧美低很多。外企在国内的研发也往往是一些不太重要的工作,核心技术、核心生产还是大多放在欧美地区。在这一点上,在我们中国的企业工作就会比在外企有着很大的优势。
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国企掌握着国家的经济命脉,代表了国家的技术实力。国家会把重要的工作、任务交给国企负责,并给于相当可观的投资。正所谓,集中力量办大事,在国企,你有更多的机会参与全国瞩目甚至世界瞩目的国家项目,真正把自己的事业和国家的事业紧密地联系在一起。
小刚毕业后来到一家大型国企工作,参与了一个全国性的项目。由于是清华毕业的学生,领导非常重视,很快就成为了项目的主力之一。项目非常大,需要一两百人赶上三、五年才能完成。这家国企为了实施这个项目,也聘请了几家国际大公司为这个项目做咨询和实施。作为毕业不久的小刚,能够体会到这些国际公司人员的实力和工作方法,从他们身上学到了很多。但同时,小刚也意识到,这些公司只会关注自己负责的一块任务,对于项目的整体把握、对于项目的全盘考虑并不多,这些事情正好可以让小刚真正发挥出自己的作用,进行全局分析和把握。同时,随着项目的推进
如果是在外企,只会一个项目接着一个项目地做,今天做的是银行项目,明天又是电信的,虽然有的是新鲜感,但却有很强烈的给别人打工、被“剥削”的感觉。小刚能够切身地感受到,自己所做的每一分努力,都会变成国家重要经济领域的进步和发展,这是在外企无法体会到的。
安稳的工作
小姜从清华毕业后,在外企工作了两年。满心抱负的他本想在外企大干一场,计划着挣钱早日买车买房,努力几年争取做上经理。但两年过去了,小姜的薪水并不高,做经理更是毫无希望。长期出差也让他没日没夜地工作,甚至没时间回北京看房买房。不知不觉,两年过去了。看不到明天的小姜,越来越羡慕接触到的国企员工:工作稳定,收入也说得过去,还是甲方,不用受气。于是,小姜想方设法,最终跳到了一家国企。
清华人务实、踏实,同时也保守、谨慎。不知道是不是读书太多的原因,小姜越来越害怕几年后在外企突然失业的感觉,害怕看到自己三十几岁频繁跳槽、辗转于各个公司的狼狈模样。如今他更希望的是稳定,而不是迎接挑战。
小姜接触的国企,三四十岁的年龄,正是员工焕发“第二春”的时候,该当处长的当处长,该升经理的升经理;即便只是普通工程师,也会作为老同志说话有分量。只要好好干,技术过硬,至少能踏踏实实干到60岁退休。而他身边的外企同事,作为乙方没有地位、经常跳槽没有稳定工作,更没有公司给他们的归属感。小姜觉得还是应该找一艘国家的“大船”比较保险,没有后顾之忧,不用疲于奔命。
初到国企的几个月,原来的忙碌和如今的休闲状态,给小姜造成了很大的心理反差。在国企里,工作很悠闲,压力很小,大家还经常聊天打牌。这些都是在外企不可能的事情。原本外企忙碌的“每天”工作8小时,变成了国企“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