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1部分(第2/4 页)
的那一刹那,已经断了气,若汉灵帝刘宏还在,蹇硕还有几分胆略,可是如今汉灵帝刘宏不在了,他地胆量一下子就跑的无影无踪,心下暗慌道:“怎么办?!怎么办!?”
那小黄门说道:“硕公,你快点走吧”
“走,走到哪儿去?”蹇硕慌了神,下意识的问道。
小黄门说道:“不管走到哪儿,总要离开这里啊!您留在禁宫的部曲,或者可以抵挡一下,南宫虽破,但北宫尚无动静,实在不行先离开皇宫,寻一安全的地方,再谋他法。”
蹇硕眼睛一亮,心道:“不错,当务之急,应该离开皇宫才是。”对于这小黄门的机智,蹇硕也不由得暗自赞赏,沉声询问道:“你叫什么名字?”
小黄门说道:“奴婢名叫杨谦,愿率人抵挡新军,为硕公争取时间。”
“杨谦?”蹇硕也乱了方寸,点头道:“此番恩情,硕牢记心中,他日若有机会,我定当回报,这里有我上军虎符,可调动长乐宫中的新军部曲,杨谦啊,我先走了,容后报答”说着话,蹇硕把虎符递给了杨谦,急匆匆的走了。
看着蹇硕地背影完全消失了后,小黄门杨谦的脸上却流露出一丝诡异的笑容,扭头看了看已经死去的汉帝,突然间哈哈大笑,朝着长乐宫外走去。
长乐宫外
何进率领鸾卫营已经杀了过来,蹇硕的新军部曲匆忙间迎战,但又如何能与久经训练的地鸾卫相抗衡呢?本来只是打算伏击,自然不可能把所有的武器都配备好了。
第1卷:叱咤三国 第63章:大汉第一人
第63章:大汉第一人
而鸾卫在接到了何皇后的命令之后,军司马立刻点齐了五百鸾卫军,杀气凛然地赶了过来,北宫永安宫,自有另一名军司马带新招募的五百鸾卫守护,无需担心。
鸾卫营军司马身穿银甲,头戴束发银环,胯下白马,掌中大枪,所到之处,蹇硕的上军部曲纷纷后退,这些鸾卫久经训练,武艺自然不同凡响,而长枪女兵们则在一声声的喊喝中,一步步的向长乐宫逼近。
何进亲自督战,捻着胡须连连点头,在他身旁,站着一名文士,此人正是南宫校尉刘洪刘元卓,何进本不欲叫上刘洪,可那刘洪是南宫校尉,如果不通知他的话,只怕曹操等人难以自南宫破门而入。
唯有将事情按照自己的说法告诉了刘洪,当然是假称汉灵帝刘宏已经驾崩,有蹇硕意图谋反,刘洪虽然与何进尿不到一个壶里,可毕竟还是忠于汉灵帝刘宏的,故而闻听蹇硕谋逆,立刻答应配合,而他则带着亲卫,随同何进自北宫门入,与鸾卫汇合之后,杀向了长乐宫。
刘洪字元卓,东汉泰山郡蒙阴(今山东蒙阴县)人,约东汉永建四年(公元129年)生,约建安十五年(公元210年)卒,是我国古代杰出的天文学家和数学家,按照辈分,刘洪是汉灵帝刘宏的叔叔。
刘洪对于历法、天文方面而言,可称得上是大汉的第一人!曾担任过执掌天时、星历的太史部郎中,测定了二十四节气时太阳所在横行间的位置等等一系列在当时的整个世界而言,最为准确地数据,并且被收入了四分历中。
此外,刘洪精通政务,也熟识数术,所著作地七曜术和八元术,在当时整个天人感应体系当中,算得上是极具权威。
熹平六年,刘洪因父丧而致仕。在家中编纂《九章算术》而再次闻名天下,之后更因为这个原因,而担任上计掾,主掌天下财政。光和六年,因得罪了十常侍封谞而被罢官,于是在家中休养,同时又编纂了一部著作,名为《乾象历》,为世人所称道。
中平元年,黄巾之乱爆发,封谞被杀,刘洪因此而再次出仕,不过因没有贿赂张让,只得了个谷城门校尉的职务,此人性情淡漠,不喜欢和人打交道,而且为人公正,在洛阳城内也算是极有名声。
刘洪于汉桓帝延熹年间(158…166年),“以校尉应太史徵,后拜良中。”为官数载,清正廉洁,吏民皆畏而敬之。
何进很紧张,毕竟他是假传消息,说汉灵帝刘宏驾崩才如此做的,如果何进心中忐忑,看了看刘洪身边的亲卫,朝着身后人使了一个眼色。
实在不行的话,就干掉这老小子!
就在这个时候,小黄门杨谦出现在了宫门的台阶之上,手中高举着上军校尉蹇硕的虎符,高声喝道:“住手!我有上军校尉虎符,新军部曲立刻放下武器,投降”
有上军小校上前询问道:“硕公何在?”
小黄门杨谦冷笑道:“硕公,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