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7部分(第3/4 页)
势来看,**得天下,已经没有人会怀疑这一点,只是个问题了早点让他们脱离那个阵营,对他们只有好处,没有坏处,只是每个人都有的担忧、小算盘,这就靠你们这帮专家去做思想工作,去帮帮他们,去掉思想上的小疙瘩”
喝着茶,洪复之还谈了当初的心理变化
当年与此时,情况还是大有不同的
那时,国民党是强势政府,执政党,**论兵装备,还没法相比,那会儿投诚八路军的主要是一些地方杂牌部队,老蒋的正规军极少极少
此时,情况就完全不同了
光是东北战场,两军对垒的力量对比,已经发生了深刻的变化,论兵力数量、作战素质、武器配备、群众基础、后勤保证,都与初到东北的时候,完全两样了
可以说,此刻加盟东野,由此带来的震动,与十年前相比,简直是小巫见大巫了
换而言之,当年的老虎团、当年的洪复之,能加军,并且能很很快投入**的大熔炉,还真的需要很多勇气和意志
没想到,身居高位的洪复之,遇见故人,还能如此坦率地解剖,分析,这让在座的每个人都很钦佩,也从这种交流中学习了很多
很快,酒菜好了
洪主任夫妇,乔向文,陈虎,刘胜,白兵,许一梅,洪小雨,还有两名司机,刚好十个人
几年来,战友们第一次看他们的部长喝了那么多
平时也有应酬,但乔向文一般不喝烈酒,推不掉时也是浅尝辄止
今天,情况就不同了
他敬别人,先喝掉
大家敬他,他一点不剩
许一梅睁大了眼
陈虎睁大了眼
其实,乔向文心里明白得很
陈虎是他策反的第一个国民党军官,刘胜白兵是他第一次锄奸的伙伴,看到他们,总会想起许大哥,想起当年为了逃婚,离家出走,想起第一次执行任务的难忘情景
从一个省城的大学生,到一个坚定的解放军战士,这中间究竟有多远的距离,只有他一个人
工作中,他给所有人的印象,都是冷静,成熟,思维敏捷,追求效率,其实也有过孤独与彷徨,困难与险阻,只是不习惯于对别人表达而已
顺风顺水的背后,多少困难苦涩,都被默默一个人消化
就说文静离去的打击,表面看,没有影响多大,只有他,伤痛是致命的,拼命地掩盖,只是为了不让痛楚与怀念随时随地触景伤情,汹涌而出
今天这几个人的聚会,把他心里的那口闸,好像突然打开了
回到纵队的第二天,乔向文细细分析了洪复之的那个名单
巧的是,有一个人竟然是锦州6军参谋长,叫夏振宇,还有另外他的两位挚友,分别是沈阳保安司令部的参谋长和长春的警察局长
这些人如果能够成功地策反,为我所用,那对**事业将带来多大的好处,避免多少的牺牲啊
他立即找来陈世安副部长,两个人反复酝酿了一下,决定还是从就近的锦州开始工作,因为那里已经有了“狼毒花”打下的比较好的基础
对于另外两人,可以派人先接触起来,保持一种交往,一旦**有需要了,再针对性开展工作
越多越好,敌人越少越好
盛阳战役结束后,东北战场出于一种微妙的状态
战事很少,甚至表面上看起来风平浪静
其实,大的激流只是在悄悄地酝酿中,有政治的、军事的,两党两军都在紧张地思量
剿总方面,卫立煌要求所辖部队固守城市,以不变应万变
但是,蒋介石要求部队尽可能往锦州转移,因为那里是连接东北和华北的战略要地,进可攻,退可守,蒋介石的真实想法是,面对东北**的快壮大,不承认现实是不行的
这不得不接受的现实,就是东北的国民党统治每况愈下,**迟早会对**发起总攻及,从而最终占有东北
美国顾问团的意思也是如此
与其几十万大军守着几座孤城,处处挨打,还不如干脆放弃,几十万大军撤回关内,与华北的兵力何为一处 ,重点经营华北,把国产党的军队堵死在东北
再折腾,你不就是惦记着东北的那些工厂、那些工业基础,那些肥沃的农田吗?
实在不行,我就让给你,你该知足了
此刻,他哪里,毛伟人的胃口早已不是一个东北了
此一时彼一时,眼下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