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1部分(第1/4 页)
就连蒋介石所谓的中央军也分嫡系和旁系,大的就有陈诚、胡宗南和汤恩伯,小团体则有孙立人、杜聿明、王耀武、李弥等等 这些派系的形成使得国民党军队内部矛盾重重嫡系看不起旁系和杂牌,作战时总让杂牌充当炮灰
杂牌则拼命保存实力,出工不出力,这就从根本上形成了嫡系与杂牌之间的互不信任
东北战场尤其如此
一兵团,六兵团,九兵团,都是临时调配
兵团内部,每个军都是成分不同
滇军,川军,老东北军,各打各的算盘
杂牌军的将领个个都是老江湖,薪饷、编制、装备都比嫡系的中央军差,但是打仗总让他们冲在前面送死这些原本雄踞一方的军阀,谁不懂得狡兔三窟的生存之道虽然跟了蒋介石,暗地里或多或少都会给留条后路抗战期间许多杂牌军将领都和**、八路军四军有过接触或合作
滇军121师长潘国盛,就是其中有代表性的一个
早年跟随龙云一起投奔云南都督蔡锷的反袁义军,因作战勇敢,很快被提拔为为连长 ,后担任云南军官讲习团副团长,主抓训练,为滇军培养了一批高素质的军事人才
在后来的军阀混战里,他紧紧跟随龙云,亲自带着学员参加战斗,在众多部队中十分抢眼,以善于动脑筋打聪明仗出名
抗日战争期间,云南地处后方,但龙云先后派遣滇军20多万赴抗战前线,参加了包括“台儿庄战役”等二十多次战役,云南子弟伤亡十余万人,为抗战胜利作出巨大贡献
后因云南王龙云与蒋介石矛盾日益尖锐,蒋介石遂下了毒手,于抗战胜利后的一个月不到,把龙云调至南京任“军事参议院院长”的虚职,实际上软禁了起来
之后,蒋介石立刻以剿共名义,将滇军主力分别调离云南
121师和潘国胜,辗转来到东北,驻屯盛阳
在抗日战场上,潘国盛称得上是一位智勇双全的名将,每次与日寇作战,连战皆捷,打得日本鬼子望风而逃,为此还引得很多中央军将领的嫉恨
移师东北的一年多里,在与民主联军的多次战斗中,他作为杂牌军,总是第一个被派上去打冲锋,但却连续打了几次败仗这引起了军长杜雨时的不满,进而怀疑
昨天,在他强烈反对的情况下,军部把他属下的两个团长都调走了,另派了两个杜雨时的亲信就职
这种情形,让潘国盛又气又恼
这一切,都被元锦看在了眼里
元锦正是乔向文打入121师的内线
元锦,大伙没感觉,说起李洪铭这个化名,老们都有记忆
对,正是抗战时期山东八路军的第一卧底,长期打入日本特务机关的李洪铭
完成在山东日本情报机关的潜伏任务之后,根据已经来到东北的乔向文的安排,在他叔叔的、一位著名民主人士的介绍下,28岁的元锦也来到东北,担任了潘国盛的副官,自此也恢复了本名
早在121师初到东北时,纵队社会部就看出这支滇军的与众不同——配备差,受排挤,官兵士气不振
很快,元锦在121师内成立了地下党小组,秘密地进行活动
在一年多的接触力,元锦的正派、正气和一些进步思想,也潜移默化地灌输给了潘国盛
最近的连遭失败,两位嫡系团长的调任,让潘国盛这个一师之长受不了了
策反的最佳终于等到了
根据乔向文的指示,这天,元锦在陪着师长喝了几杯酒后,听他发泄着内心的不满,说着121作为杂牌军的苦恼,还对老长官龙云被囚禁一事愤愤不平
“师座,这些话传出去要惹祸的啊,你不怕我去告密吗?”无错不跳字云锦试探着
潘国盛脱了军,只穿了一件衬衫,道你这小子,就不怕我把你当**抓起来吗?”无错不跳字()
第二百零一章绝密接触
第二百零一章绝密接触
第二百零一章绝密接触
元锦迎着师长的眼睛,单刀直入:
“师座两员大将被辜调走,杜雨时下一步会做,师座真的没想过吗?我如果真的是**,对你是好事,还是坏事呢?”
几句话,问得潘国盛心里发堵,又为斟满了酒
“师座,蒋介石重用嫡系,谁不清楚,你的老长官权高位重,况且被老蒋关了起来,你最近剿共不力,军部已经传出各种风声,说你暗通共匪,故意打败仗,换了两个团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