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3部分(第1/4 页)
原定计划开始了。
递过去,老田仔细看了看,似乎有点不相信,转身拿出老花镜,戴上,慢慢地琢磨。
半晌,开了口。
“好货色啊,工艺也好,就是品貌旧了些,但是确实是好东西,不过看这色泽和音韵,像是本地产的,我怎么就没见过呢,蓝莓金矿的我见得多了,那里生产出来的,不如这个。”
乔向文暗道一声,真是老江湖,一出手,便能看出端倪。
真是应了那句老话,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啊。
原来,这块四角见方的小金块,确实不是蓝莓金矿的,也不是外埠的。
还就在本地!
这是王克前几日专门从根据地的一名老乡那里借来的,那老乡说,这是祖传的,听长辈说,不是蓝莓金矿,而是本地另一家金矿的。历史上,那个叫迎风金矿的不知啥原因,在清朝道光年间就停产了。
懂了吧,这个四角见方的小宝贝,原来属于纪念版,流传极少。当年制作它,主要是作为政府纪念品,遇到外来的高官贵客,送上一块聊表心意,既工艺精湛,价值不菲,又是本地特产,你好送,我好收,不用忌讳。
官场嘛,就这样,不怕你敢送,就怕你没理由,没借口。
乔向文得了这宝贝后,分外开心,接踵而至的烦恼是,找了不少人,却没人能说出这迎风金矿的具体位置。
这群山延绵,此起彼伏,一个山区的县境内,得有多少疑似迎风啊。
他不动声色,恰到好处地点了一下迎风这个名字。
”老爷子,听人说这是迎风金矿产的,你老能不能看看,给我们几人说一说。”
“咦,你也知道迎风?你这后生不容易,看样子,你们做这生意也花了不少心思。”
有了基本的共同语言,看几个年轻后生虔诚地听着,这老田的话题便扯开了。
三个人悄悄换了个眼神,有谱了。
田老爷子这一扯,就扯出了一段秘密往事,引出了接下来的三方大战、高手过招。
更多精彩,更多密战,明儿江湖为你接着说。()
第八十九章迎风之前世
第八十九章迎风之前世
行家一出手,就知有没有。
行家一开口,你的思绪就跟着走吧。
还别说,这田光复老人,还真不是瞎蹦的,说起黄金、胶东的历史、招远的金矿,那是如数家珍。
乔向文、白兵、王克三人听的是大开眼界。自然,关于迎风金矿,他们三人的信息更多更全了。
这里,江湖便借着田光复的口,插上几句。
黄金是世界上最早发现并投入使用的一种贵金属。
泱泱中华,文明五千年,早在中国的春秋战国,有一段时间,黄金就已经是通行的货币,这玩意是硬通货啊,那时候没有纸币,印刷术还没发明出来。
一头牛换三头羊,一头老母猪换两件制衣的布料,这叫以物换物,实物交易,毕竟不方便啊,大家把黄金作为等价物,心里服气。
看看出土的那段时间的王公贵族、地主老财的墓穴,啥玩意最多啊,自然是一是黄金饰物咯。你没看电影电视里,不管是宫廷戏,还是写地主老财,但凡要想表现出富丽堂皇的,一定到处都挂着金饰、绸缎。
从那时候开始,中国黄金第一县,就是我们正在说的招远,从没变过,战国时代属于齐楚燕韩赵魏秦中的齐国,现在要是你有机会,经过小小的县城,向北20多公里,会一眼看见很多古坑洞,旁边一条大河流过。看过江湖前面章节的人知道,这是啥呀。
采金的呗,坑是挖金的洞,河是洗金的水。这些大坑小坑,就是先人们采金的遗留物,没名气的,就当土坑,有了名气的,赶不上还搞一个历史文物保护单位,收费卖票。
这些都是老百姓私挖的,很久以前,对黄金并没这样严管过。
大约是宋朝开始,把黄金采掘权全部收归中央,设置官员,放了官兵,老百姓不准再玩了,否则抓你,但是说归说,私下采金的大有人在。
那时候管理还是比较松的,既没公安警察,也没黄金武警,就靠县衙那几个当差的,都是家乡人,当真为皇帝老儿搞得血淋淋的,没几个。
当然,台面上也要过得去,大宋律法还是有规定的,黄金属于官家所有,要么国家直接经营,相当于国有大型企业,要么国有民营,有实力的富豪来承包,就像我们的铁路建设,一个总承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