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部分(第2/4 页)
的,也是鼎鼎大名,杨尚昆,当时的北方局书记,担负整个华北敌后抗战的**领导工作,按照现在的说法,那是地方诸侯,一方大员,管好多个省呢,华北抗日根据地的建党、建军和建政工作,都归他管,中央不是要派人去山东嘛,征求一下他的意见,那也是必须的。邓老,改革的总设计师,那时的职务是八路军的政治部副主任,129师政委。
谁敢横刀立马,唯我彭大将军。
这份电报把八路军的实际领导彭德怀给难住了。
放吧,谁不知道,他这个八路军的实际一把手,只管三个师,而其中打仗最靠谱、实力最强的,就是115师,这拳头部队一撤,八路军工作会不会受影响呢?
不放,那是绝对不行的,三个最高领导签发,那还能讨价还价啊。
抉择是痛苦的。
没有选择的抉择,那是更加艰难了。
十天之后,血气方刚的彭德怀,终于下定了决心,与中央保持一致!
12月初,他签发了八路军总部的一封绝密电令:
坚决执行军委指示,你部着即动员,并妥善处置一应事宜,另你部已到达晋东南之一团以苏鲁支队名义先行入鲁,为师部机关转移提供绝对安全之保障。
就这样,一直并肩战斗的八路军三个师,自此分开了。
因为八路军名义上归老蒋管,你是十八集团军,人家毕竟是国民党的元首,军委一把手,所以,这115师的转移,只能是秘密的,按照国共早期的约定,八路军在山西,在河北参战,那是与小鬼子面对面,**在前,八路军负责袭扰,一起玩鬼子。你这样一撒手,老蒋自然不乐意。
几千人的秘密转移颇为棘手。
最终,还是彭德怀想出了办法。
前文刚说过,国民党河北方面制造摩擦,深县惨案,还记得吧,当时彭德怀气愤之极,在中央同意下,迅速集中兵力,把制造惨案的那支部队打了个稀里哗啦,溃不成军。
这回,老彭又动了个脑筋,还是借这个事情干了一票。
几千人千里转移,那动静太大,沿途避开鬼子,还行,悄悄地。**那就说不通了,部队换防,你得有通知,得有手续啊,没有这玩意,人家谁会放行?
老彭的主意绝对正点。
你不是制造惨案嘛,我不但还击了,还要上门去找你算账,国共合作期间,谁让你这样对待友军?
看懂了吧。
就这样,第十八集团军副总指挥,一封电文,给国民党河北政府主席、冀察战区总司令鹿钟麟,就惨案一事当面洽谈,讨个说法。
随即,一支堪称史上最强的警卫部队出发了。
三千多人组成的警卫部队,场面有多大,有多气派,想得到吧?
就这样,罗荣桓、陈光带整个师部机关和一个主力团,以警卫部队的名义,武装护送八路军的副总指挥与你国民党的一个战区指挥谈判。
因为你制造了摩擦,对我们下了手,我们的领导要是单身匹马来,你要再下毒手,也不是没可能。
好,就这样,三千人警卫,武装护送。
彭大将军场面够大的。
如此,115师名正言顺,一路急行军,翻过太行山,穿过平汉路,直接进入山东。
说一花絮。
解放军二炮有一个副政委,罗东进,中将军衔,级别很高吧,不错,但比他父亲差远了。
他父亲的军衔,元帅。
谁啊,就是这支“警卫部队”的最高指挥员、115师当时的实际操盘者。
罗东进,就是在115师东进山东出发前夕出生的,罗荣桓政委一算计,取个有纪念意义的名字吧,纪念一下115师历史上最大的事情!
**
毛伟人一挥手,115师先后几万大军进入山东。
按道理,这些八路军的王牌部队,加上山东本来几万人的山东纵队,山东的抗日日子应该好过多了吧。
其实不然!
两三年的进展表明,山东抗日形势,距离延安的期望距离很大,具体表现
在;
部队发展还是不够快;
在山东没有形成强大的抗日声势和影响;
抗日根据地区域不够壮大;
对**领导的全国抗日统一战线贡献平平;
在日寇、**、伪军盘踞的山东地区,**领导的抗日武装力量及其根据地,没有能起到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