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部分(第2/4 页)
个接头。
照相馆老板朱正兴,个子瘦高,背稍微有点驼,对半分头,牙齿有点发黄,眼睛不大,笑起来就更小了。
表面上,他是一名喜欢摄影,并以此谋生的文化人,棋琴书画,样样在行,在临水颇有些知名度,省城的报纸上还曾发表过他的摄影作品,那是一组反映临水春节习俗的照片。
自那以后,知道相馆朱老板的人更多了。
殊不知,他真正的身份——中统山东站临水组组长。
明月清风一杯酒。
天涯无处不消魂。
接头暗号一对上,朱正兴立即把张忠孝请进了楼上,并关照伙计把好门,不让陌生人上来。
“特派员光临小城,让我们振奋不已啊,我们早就等着您来指导工作呢。”
倒了一杯凉开水,随即恭敬地递上烟,为他上了火,奴颜婢膝。
张忠孝摘下墨镜,揉了揉眼睛,脸上还流着汗。
朱正兴见了,快步用脸盆装了冷水,放入毛巾,然后拧干了,递上。
张忠孝接过,舒舒服服地擦去脸上的汗,然后翘起了二郎腿。
一个老式电风扇直对着他吹。
朱正兴个子瘦高,本就有点驼背,见到上峰,更是诚惶诚恐,欠起身,象个大虾米:
“张特派员,请你指示吧。”
“你们都辛苦了,这鬼地方那么热,你们还在为党国坚守阵地,我这次来,主要是听听你们基层组织的发展情况,鲁南是**活动猖獗的地方,其他地方都被日本人给占了,那倒还好交代,日本人来了,只是要我们的地盘,**倒好,不但抢地盘,还要我们的命。去年报告说这地方是五三二,日本人控制五成,我们三成,**两成,你说说现在的情况呢。”
一副特派员的派头。
张忠孝,当然真名不叫张忠孝。
这是为了执行这次特别任务临时借用的化名
真名张新,是中统行动处二组的副组长,从加入中统以来,可谓用尽心思,屡有建树。
当然,令他一举成名的,是去年的“江西剿匪案”。
当时,他化装成被打散的南方游击队员,冒险与南昌党组织取得联系,骗取了他们的信任,最终掌握了党组织的大量机密,最后里应外合,让江西的党组织遭到严重破坏,被迫转入地下活动。
抗战前期,**一个省级组织遭遇重创,实在为数不多。大家查查历史就知道。
江西党组织惨遭打击,也确有其事。
张新取得成功,最主要的原因是打了一个时间差。
国共抗日宣言一发表,由于通讯工具的落后和**中央内部文件的滞后,江西党组织并未及时获知这一消息,更加不知道中央对于统一战线中的若干重大原则,譬如领导权问题,譬如枪杆子问题。
狡猾的张新,钻了这个空子,拿着一张国民党中央日报的新闻,那上面有蒋介石的抗日宣言,有**领导人关于国共合作的发言。
张新用一张报纸,博得了党组织的信任,并且表示,国共已经合作,两党互相融合,江西党组织在没有辨明真相,也无法与延安及时取得联系的情况下,天真地信任了他。。
接下来的,就是一场灭顶之灾。
中统为此对他进行了特别嘉奖,将他的军衔破格升为上校。
作为中统的一名干将,张新自此得到上司的高度信任,陈氏兄弟都先后接见过他。
这次前来鲁南国共摩擦一线,风险很大,因为**情报部门绝不会坐视不管,定会采取各种手段干扰阻碍。
张新向处长主动请缨,自告奋勇,而且一兵一卒不带,可见他对自己的自信程度。
上司对他的赏识也由此可见一斑。
“报告特派员,你那些数据还是去年的了,现在比例还是五三二,只不过三是**,不是我们了。”
“是吗,怎么会这样?”张新的二郎腿停止了抖动,眼睛盯着朱正兴。
朱正兴被他盯得有点发毛。
中统内部,谁不知道这位张组长立下奇功,目前正炙手可热,很有可能担任行动处的副处长,据说陈氏兄弟已经关照中统局现任局长朱家骅,要重用能人,敢于提拔,才能在与军统的抗衡中,吸纳更多的人才,为自己的政治仕途增加砝码。
“报告特派员,是这样的,日本人因为兵力不足,还是主要占着大的城市,虽然也经常搞些大扫荡,但还无暇顾及一些偏远县乡,但*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