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部分(第2/4 页)
来越自大傲慢。” 茉荷茹妮莎分析着,但随即又摇摇头说,“但是米道尔敦在海上的行为,掠夺印度船只的行径,让双方的关系无法朝正面发展。这种展示海上威力的行径能够证明什么?他攻击的不过是毫无抵抗能力的商船罢了。”
“但是他这么做毕竟事出有因,正如陛下您刚才所说,”库伦指出,“至少我们知道应该合理地怀疑莫克拉汗的动机和效忠对象。我觉得不妨让英国人自行决定要不要重回印度经商。我们则一律欢迎。”
这行人的谈话一直进行到深夜,直到蜡烛一直烧到银烛台的底部。他们的谈话重点多半聚焦在外国人身上。没有触及后宫事务、库伦王位继承,或季亚斯和阿布尔在权力洗牌的分配下,究竟想要什么。与会的每个人其实都别有所求,就连季亚斯也不例外。他不会因为女儿的权力而心满意足,他要的是权力带来的财富。这是他的一大弱点,茉荷茹妮莎非常清楚。现阶段只要他们能够一块私下共同讨论议题,确保谈话内容不会泄露出去就够了。
新政权就此形成。
而茉荷茹妮莎也开始进入历史,在专属于男人的世界里,逐步烙下自己的脚印。
但她并不知道,将库伦王子拉进她新政权核心的决定,或许太过仓促。
因为当时并没有任何人知道,就连茉荷茹妮莎自己也不知道,还会出现其他跟库伦一样有权继承帝国的人物。而且这个人更能赢得茉荷茹妮莎的支持,而且全心效忠于她。
玫瑰盛宴 第六章(1)
“一夫多妻的家庭里,鲜少有如此幸福的婚姻……艾珠曼德·芭努将自己的身心和灵魂,全都献给了她的丈夫。但这桩婚姻的动机仍是源于政治联姻。它象征了茉荷茹妮莎、伊提默德乌德陶拉与阿萨夫汗为了凸显继承大统的结盟。”
……贝尼·普若萨德(Beni Prasad),
《贾汗季史》(History of Jahangir)
除了星期五之外,亚格拉城堡内的公众议事厅每天都会举行朝廷会议。贾汗季就是在这里接见朝廷官员,在这儿处理帝国内所有大小事务,聆听来自帝国四面八方的消息,宣读臣民的请愿书。每到傍晚时分,夕阳威力锐减逐渐西坠时,从亚格拉城西侧象门进入宫殿的贵族和平民,必须先通过警卫查哨,才能在前院中庭安顿马匹。步行走上铺有卵石的斜坡,进入公众议事厅,脚下踏着铺着顶级丝质波斯地毯的大理石地板,头上顶着贴有金箔、由四十根大理石柱支撑着的砂岩天花板。他们将在四方形大理石大殿中,找到自己的位置,并根据上朝的礼仪,在进入大殿前脱掉脚下的鞋子。
公众议事厅的建筑三面开放,第四面高墙则紧邻皇宫。贾汗季就坐在中央高耸的大理石宝座上,座椅以四根黄金柱子支撑,上头镶有绿宝石的金色顶篷。宝座的两端则连接嵌进墙里的后宫露台。从大殿上看去,只能看到镂刻在大理石壁上的多孔帘幕。
茉荷茹妮莎在贾汗季上朝之前,就先来到宝座后方的后宫女眷区。她的位置在最前面,紧靠着镂空的大理石壁帘。近到只要她的手一伸出帘子,就能碰到贾汗季的后背。她倾身向前,看着公众议事厅里的王公贵族,但是他们看不见她的身影。在贾汗季宝座的正下方,有两名七岁的皇室童仆,手持苍蝇掸子,站在木雕巨象背上,为帝王驱赶身旁的蚊虫。在他们旁边的则是负责掌旗的随从。茉荷茹妮莎默默地清点人数……负责掌管帝国军旗的侍从,手中握着上头画有紧握挂链金球的金色双手;皇家旗帜的记号,则是犛牛尾巴的图像;象征皇帝的旗帜,则绣有一头坐在旭日前方的猛虎。另外还有许多不同图案的旗帜。
皇亲国戚就聚集在附近,包括马哈巴特汗、雪瑞夫,还有其他隶属于帝国的王公首领及外国使节。季亚斯·贝格及阿布尔·哈山也站在那里,就在库伦王子之下、马哈巴特和雪瑞夫之上的位置。他们的位置是在贾汗季和茉荷茹妮莎大婚之日颁布下来的,是皇室尊贵崇高的第一阶层。在第一阶层和第二阶层之间,以一道及臀高的银围栏隔开,围栏之后是第二阶层的人,包括商人、生意人,第三阶层的平民则以涂上红漆的木制围栏隔开,平民之后是皇家大象,他们的象夫坐在大象颈背上,等待着集合令。
在外庭飘扬的金色布幔,为那些不够分量进议事厅、甚至不够格站在皇家象群前的人们遮蔽日晒,然而无论是下雨或是顶着无情的烈日,每天总是有上千人前来一睹贾汗季的风采。
后宫露台也同样纷乱,所有的女眷在午睡或学习空当,都会前来参加。以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