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6部分(第1/4 页)
年要种的辣椒等等,均不是挂在二郎你名下。”
“那么就是说,这些产业,不挂在谁的名下就不算其人为商贾?”王况有点明白了过来,但还是疑惑,如果是这样,那程处默为什么要还要用了心腹的名义呢?这些他也有份的产业不都是跟自己一样的么?
“嘿嘿,二郎就不懂了罢,像二郎和蒲熙亮你们这样以自身技艺入仕而且是散官或是匠官的,只要你们不去夺民之利,正当经营,而且产业又不是挂自己名下的,一般都是不闻不问的,反正你们又没权,自然没人揪着不放了,真要揪着了,你们这帮自官可以说几乎都是倔脾气,只认死理,要是把那些个御史啊,将军啊什么的产业也咬了出来,岂不是两厢里都不痛快?故此,大家都当睁眼瞎罢了,陛下也就不闻不问。唉,说起来,在这点上,还是二郎你们这样的官束缚少些。”
原来里面还有这么样的弯弯绕,王况算是开了眼了,能够将掩耳盗铃玩到这份上,也算是极品。反正大体意思就是,你们这些散官匠官,无兵无权的,对我们这些实官够不成威胁,随你们闹去,只要不太过就行。
除了开初整个长安在议论着王况外,后面的日子,随着王况的刻意躲着不出门,渐渐的新鲜劲过去了,也就再没什么人像刚开始一样在升平坊口探头探脑的,想看看新任宣德郎长得什么样。坊内他们是踏不进一步了,那些坊兵们得了林家的好,以往见不是住在本坊的外人来都装没看见的,现在得了王况的暗示后也严加盘问了。不然林府门口就别想得一天的消停。
本来按理,一般官员得了授职的,都要规定离京的时间,但王况又是个例外,一来是个散官,没有实职的,你去哪赴任?二来是李老二也要留着王况到入秋,看看长孙皇后的病情是不是会比去年刚入秋时好些,所以王况也就这么不尴不尬的继续呆在了长安。
嗯,晚点回去也好,回建安的时间肯定要比来的时间省不少,来时候走大江是逆水行舟,回去就是顺流而下了,估计也就个把月就能回到建安。王况真有些乐不思蜀,这里有林小娘子啊。
自打王况得了赏之后,林家的人见了他就越发的恭敬起来,宣德郎啊,姑爷这还没束冠呢?自家郎君像姑爷这么大的时候,还在埋头苦读呢,就是现在,也不过是个从七品上的县令啊,比姑爷还矮了那么一级。有家人曾经私底下传言,说是家林新认下的小郎君说的,皇上说,若是姑爷正能立下不世大功,封王也是可以的。结果传没到一天,就被林老太爷揪着咬耳朵的几个打了一顿,自此再没人敢提这事。
林老太爷是不得不打,这许个封王的话,皇上说说可以,别人说也可以,唯独自家却是说不得的,要是话传了出去,首先不管皇上反感不反感,其他官员肯定是要参你一本的,哦,这才是个宣德郎呢,这就瞄上了王了?这要过得几年,那还了得?也不用明说,这么点一下就行,至少能在皇帝面前恶心恶心你。
反正不管怎么说,王况现在已经能三不五时的见到林小娘子了,或许是因为王况封了官,也或许林老太爷得了李世民一句夸说找了个好细郎后放松了对小娘子的看管,现在呢,要么是王况去找小娘子,要么是小娘子找个借口说来看看灯笼果,丫环们也都不再拦着了。
总而言之,这一封官,王况就发现,周围的一切全都不知不觉的变了,除了程处默尉迟保琳还是老样子没个正形,除了黄大还是寸步不离的跟着自己和王冼,除了王冼还是喜欢粘着他外,他总感觉其他人跟他隔了那么一堵墙起来。就连林荃淼也很少过来了,直到有一次,无意中听到林家下人们的嘀咕,王况才知道自己已经被林老太爷树立成了教育林荃淼的正面教材:瞧瞧二郎,还没束冠就做了宣德郎,你呢?可是大过二郎好几岁的,还没个功名,这样丢人不丢人?
番茄已经结了不少的果子,个个都有鸡蛋那么大了,可惜还没红,也不知道还能不能再长大点,不然这会儿随便搞出个后世宅男宅女们都能做得很好的什么番茄炒鸡蛋啊,番茄鸡蛋汤啊之类的,估计又能把程处默这个小魔王馋得三天都不想回家去。这时候的什么东西都嘛是全天然的,绝对的绿色食品,一碗汤里,只要加那么一大勺的鸡汤就鲜美无比,这样天然的味道,哪怕是后世再好的调味品,再什么秘制鲍汁恐怕也不过如此。所以说,王况来到这里,实在是捡了个大便宜,有那么好的材料,加上后世层出不穷的烹饪方法,比之于只有那么可怜的四五种烹饪法子的其他厨子来,只要不是手艺太烂,也能随手做出好吃的来。
昨天程处默去皇庄看那里的灯笼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