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部分(第3/4 页)
这时候林明林县令,黄刺史和孙铭前也都赶来了,林明是听到林荃淼的报信后赶到州衙门和黄刺史汇报了后两人一起赶来的,孙铭前本来住得最近,按理应该先来,偏巧孙二赶去的时候,他不在家,却是在从庄子回家的路上,被折道赶来的孙二拦住,这才匆忙赶来,正巧是三人一同到达。
邓小三惊魂未定,又见到了一个似乎是县令模样的人,一个是刺史或是别架司马这一级的官员赶来,这下心里就踏实了:原来恩人也是有靠山的,这下妥了,怕是邓家来人也讨不得好去。但他心里还是为自己的阿爹担心。
王况见邓小三表情先是一轻,接着又是一紧,就安慰他:“莫担心,一会我就让我大哥带了得力的兄弟连夜兼程赶去扬州,只要你阿爹没事,一定将他一根汗毛不少的带回建安。”他可是想到了如今在王村种辣椒的那帮退伍军士,个个都是杀神,有他们出马,只要邓十一还活着,就必定能把人救出来。
分割---
眼见收藏和推荐大涨;灰雀的灵感也跟着飞了起来;四千字章节传上。继续码字,不过不能保证今晚能再传上来了,大家不用在等。
还是求推荐求收藏求票票哦,您的支持是灰雀的动力呢。
第五十二章 轻松擒贼
见了黄刺史竟然亲来,孙铭前也很是诧异,他也只知道黄刺史最近两年很是常来客栈的,原本以为是喜欢富来客栈的吃食,不料今日看来,以前多半是自己看错了,这刺史来客栈还为的是二郎啊。他慌忙上前见礼:“见过使君,见过明府。”虽然现在还不了解事前的详细,却也心中大定。
黄刺史本名良,字恭甫,他在州衙一听林明前来秉告,也是大怒,不过心里还是有些惴惴的,怕来掳人的有强硬后台,自己自然是不怕的,反正年龄也大了,干完这一任的刺史怕是到头了,只是自己的儿孙不得不考虑周全。但是王况献上番薯的事情也关系到他自己今后的名声,若番薯种成功了,自己在告老之前博个好名声,也是为儿孙铺了一条坦途不是,而且听林明的意思,那番薯的成功把握非常之大,再说了,若对方真有那么强的后台,还会等到现在才动手?怕是就算有后台,也强硬不过哪里去。所以咬咬牙:拼了。
见孙铭前见礼,他摆摆手:“哪来的那么多客套?某又不是不常来客栈的。这些虚礼就免了吧,二郎你且说个分明,这是怎么回事?”
王况就把邓小三刚才说的加上自己的推断又复述了一遍,黄良沉吟了一会儿,挥手把王凌叫到跟前:“二郎这你也莫担心,某自有安排,你且随了这邓小三去扬州救他阿爹,人手就随你自去挑合用的,快去快回。那梁氏兄弟来建安后,一时半会也不会动手,约摸着还得找个落脚地,然后打探清楚了才会动手,这中间应该还有至少一天的时间,算上他们来的时间,两天时间足够准备妥当了。”劫掳百姓可是大罪,若自己安排好了,把梁家兄弟抓个现行,人证物证俱在,那邓家决计推脱不了,若是能因此把那个扬州参军事给扯进来,嘿嘿,自己就又能得个天大人情,以后自己儿孙可就前途光明了。
这里面确是有隐情,黄良有个儿子恰巧是在扬州任司兵,正是扬州参军事骆武的下属,知道骆武和扬州司马素有怨结,可又苦于骆武前些年在平叛上也立了功,又没抓到他什么把柄,一直扳他不倒,这下可好,黄良这里若是运作好了,把骆武扯下水来,那扬州司马怎么地也得卖自己一个人情,说不得这参军事的位置就会落到自己儿子头上。所以一听说邓家的靠山只是骆武,黄良的心思就开始活络了起来。
王凌本想留下来对付梁氏兄弟的,这一听让他去扬州就急了,正要开口,王况扯住了他,给他使了个眼色,这才闷闷不乐的领命了。王况又耳语了一番,王凌转怨为喜,拉了邓小三,把牛马厩里的四匹马牵了,又挑了几个衙役,让他们马上回去准备,然后到王村路口和他汇合。王村并不在梁氏兄弟来建安的路上,而是要稍绕个弯,所以不怕会和梁氏兄弟碰上。邓小三原本已经是疲惫不堪,但这一听说是回去救自己阿爹,就也立马抖擞了精神起来,和刚才的萎靡不振是判若两人,他在旁边可是瞧的明明白白,人家使君都插手这事了,那这事就基本没跑了,且这汉子又是恩人的大兄,刚才他也见识了他的勇武了。只是希望真如恩人说的那样,邓家为了掩人耳目一时不会对阿爹下手就好。
黄良安排了王凌去扬州的事,就把剩下的事情都让林明来安排了,又嘱咐了句有需要州衙门支持的地方尽管提,这就回衙门去了,虽然他是刺史,可这毕竟是建安县辖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