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部分(第3/4 页)
要的,他还会不厌其烦地进行“家访”,向他们介绍小岗的现状,求教于各位领导,希望他们支持小岗,为小岗的发展指点迷津。
一天,省人大主任孟富林到各个代表团的住地看望大家。来到严宏昌的房间时,严宏昌就把他发展小岗村的一些思考作了汇报。孟富林听了,高兴地说:“你很有想法,思路很清晰,也都很具体,好呀,我来给你牵这个头。”临走时,又认真地说:“转告你们凤阳县的领导,等会后,你再把你的思路顺一下,我会找时间专门来解决这个问题。”
严宏昌激动不已,他马上跑去向参会的凤阳县人大主任陈本田汇报。陈本田不相信,问:“孟主任能讲这个话?”
严宏昌说:“你可以直接去问他。”
陈本田一打听,还真有这回事,便激动地对严宏昌说:“宏昌啊,你真为凤阳做了一件大事了!”
省人代会结束后一个多星期,严宏昌就接到通知,要他赶往合肥,去参加一个重要会议。他猜想,这可能就是孟主任说的解决问题的会。因为孟富林主任同时还兼任省委副书记,会议是被安排在省委的会议室召开的。严宏昌进去时,会场上已经坐满人,省直各有关厅局的主要负责人都到齐了,滁州市和凤阳县的一些领导也都在座。
严宏昌感到最有面子的是,孟富林把他请到了主席台上,亲自为他倒了一杯水;知道他抽烟,又亲自为他点火。
孟富林的开场白,简明扼要,开门见山,他说:“我们今天专门为小岗村今后的发展,开一个专题联席会。下面,首先听严宏昌同志汇报;来的都是当家的,涉及哪个厅局的,哪个厅局的出来解答,看看怎么个支持。”
这话说得严宏昌热血沸腾。
当然,他是有备而来的。有许多问题,他已是深思熟虑。他先后讲到了小岗村的交通、教育、供电、电讯、水利、农业科技、村办企业以及农贸市场等方面的现状和自己的设想。会上,各相关部门,也都针对他提到的那些问题,一一作了认真回应,或现场拍板,或表示回去后及时研究,总之,小岗村的发展已引起省里众多部门的高度重视。孟富林粗略地计算了一下,会上可以落实下来的,方方面面支援小岗村经济发展的各项有关资金,便高达一千三百多万元!孟富林也十分满意,最后,他进一步强调:需要各部门帮助解决的,望尽快去办。
会开得紧凑,务实,成效明显。别说是严宏昌,到会的滁州市和凤阳县的党政领导也无不兴高采烈,感到意外,感到振奋。
当晚,在省城华侨饭店,孟富林设宴请严宏昌吃饭。孟富林动情地说道:“宏昌啊,你打破了安徽省历史上的三项纪录:第一,省委没有为一个村解决实际问题召开专题会议的先例,这是头一次;第二,也没有因为一个村解决这么多资金,和这么多问题;第三,省委更没有专门请过一个农民吃饭。”
严宏昌再也坐不住,激动地站起来。他想,自己已经是省人大的代表了,代表一下小岗村的全体村民,应该不会有问题。于是他为自己斟满了一杯酒,对孟富林说:“我代表小岗农民,感谢省委对小岗村的厚爱!”说罢,一仰脖子,将杯中酒一饮而尽。
孟富林的话,打动了在座的所有人,也纷纷过来与严宏昌碰杯,表示要向勇于改革的小岗人学习,致敬。 。 想看书来
夭折的养殖场(2)
那晚,严宏昌感到从来没有过的兴奋,他多喝了不少杯,觉出了醉意。当然,让他沉醉的,还因为有这么多的领导仍惦记着小岗村;对小岗人又是这样的关爱与支持。
这以后不久,孟富林就去了一趟小岗,并走进了严宏昌的家。他先是问了一些村里的情况,忽然问严宏昌:“你是不是共产党员?”
严宏昌不知道孟富林为什么问起这样一件事,他说:“还不是。”
孟富林在省委长期分管党的组织工作,他对严宏昌至今不是党员感到不理解,见严宏昌家里来了不少干部和村民,就大声说道:“在场的党员站起来我看看!”
严俊昌和严立学先后站了起来。
孟富林严肃地问:“你们党的组织生活是怎么过的?党员是怎么发展的?”
当着陪同前来的地县领导的面,孟富林对严宏昌说:“宏昌,你的党龄,就应该从一九七八年带头大包干那天算起!”
接着,他问当年带头大包干的那十八个人中,现在有多少党员,了解到当时三个主要带头人中至今只有严宏昌一人“不在党”,他告诫村党支部:“那你们这个组织要发展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