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部分(第2/4 页)
大兄弟可能已在注意了,大叔也请多费心。明天我就动身回酉阳,我发现从龚滩逆乌江,很快就到离遵义南边不远的地方了。在天台寺有一条乌江的支流直达绥阳附近。我下回来绥阳就走这条水路试一下。”
管代朋:“龙会长,你多带点人一路,注意安全。”
然后告别龙沛潇回上坪村了。
第二天一早,龙沛潇一行也取道桐梓回重庆下涪陵了。
第十六章 山村置业
管上可第二天找了三拨石匠,开始修桥了,在东二院完工时,连接四座院子的石桥也修好了。中间两座院子皆东西两边开了门,只有东二院和西一院是单向开门。
管上可仿三座新院,对自己这座管家大院进行了改造,换了一些陈旧的木料,粉刷了墙壁,也焕然一新了。
他四处访问,又买了几个山头,并请人开垦,得坡土一千三百亩,并种上了药材,接着又在相邻村买了熟土二百亩,也种上药苗,所花费用大大超过龙沛潇留下的三百两。
管上学一家也积极为绥阳龙兴药业而操劳,张春红带着世嘉,花了两个半天查看了生活用具的市场情况,择价廉物美者买了十套卧具,另置了三套纯丝绸的高档卧具。同时查看了原主人留下的锅盆碗盏,并新增两套餐具,一套一般的,一套景德镇的高档的青花餐具。桌子板凳也配齐,买了八把太师椅放在二楼,六把藤椅放在三楼,中间放了个嵌螺钿茶几。整理了货架重新制作了八个大货架,买了一个大约八成新的櫃台,开业的准备基本就序。
果然在第二十五天,龙沛潇的运药材船队从水路抵达绥阳,管上学和余化龙、余化蛟两对夫妇在龙兴药业新店迎接他,他很有感触地说:“两位兄弟,我这趟水路太值得了,我从龚滩上船,虽是走上水,但一帆风顺,就到了天台寺码头,再租三只小船从天台寺逆一条小河而行,一天半就到了绥阳,一个单程,总共才四天半,比走重庆快两三天,人基本没走路,点都不累。我再走两个下水回去,把屋的能带走的重要东西和须用的人员全带来。”
管上学:“龙会长,基本药材有了,可不可以开业了?你还有什么准备工作要做吗?”
龙沛潇:“我觉得作为开业的基本条件是具备了,只是我的经营人员还散在川西、黔西还未收拢来,还得仰仗老弟了。”
管上学:“趁你回到这里,明天通知绥阳商会的朋友,后天就开业,我让余化龙俩口子先来招呼着生意。”
龙沛潇:“上学兄弟,听你的,明天准备,后天开业!”
张春红:“龙会长,怎么再没听你提过老夫人呢?”
龙沛潇:“已过世二年多啦!头天晚上还有说有笑的,谁知第二天早上去请他吃早饭时,已经过世了,很安详,眼睛闭的紧紧的,就埋在院子侧边一个小山坡上。享年九十二岁。”
张春红:“多好的一个老太太,竟无声无息地走了。”
管上学:“龙会长,听大哥带信来说,家具到了两批,还有一些大件如雕花大床正在上漆,故未运到。他已为龙会长买了熟地二百亩,荒坡几个,开出来有一千三百亩,并全部种上药苗了。”
龙沛潇:“太好了,我一下就有一千五百亩地了,我成绅粮了,但我才只留了三百两,光二百亩熟地都要至少四百两,加上几个荒山堡,也要二百两,至少差三四百两。这还不算人工钱,上学兄弟,我留五百两银票在你这里,你转交给他,告诉他,地还可以继续买,包括荒山堡。”
管上学:“荒山坡在一些人眼里一文不值,但在我们这些以药材为业的人手里却是个宝,只要一开垦出来,种上药苗,它就变成摇钱树了。只要伺弄得好,几年就变成熟土,地价也翻了几番,龙会长,你说是不是这样?”
龙沛潇:“上学兄弟说的很对,一般人都不愿卖熟土,因此熟土很难买,但荒山堡却视为废物,多愿出手,因此,可以以少量的钱,置更多的地。”
第二天,龙沛潇将从石桥铺带回酉阳的门匾“龙兴药业”又重新挂在绥阳的新总店的大门上,余化龙小两口已入住新院。张春红也将各个住人的房间布置得像模像样,龙沛潇正厅二楼东头的住房也是全新的丝织被子、绒毯、枕头,罗纹麻布帐子。龙沛潇将随身带来的衣物放入衣櫃中。西头为龙麟的住房,也是未来婚后在城里的住房,在中间客厅与西头之间的布置为龙麟的书房,而紧靠龙沛潇住房为大大的衣帽间,为一排衣柜,看完后,龙沛潇决定下回来,即全家人都搬来,二十二间房子,再多的人都安排得下。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