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部分(第2/4 页)
。
管上学特别挑的是县城附近的人,讲好要做到腊月二十九上午,下午才回家过年,争取年前完工。四个木匠一合计,觉得木工活不多,年前完成没有问题。
由于有时限,四个木工都很卖力,果然在腊月二十八下午便全部完工了,与上学结算了账,家近的当天就回去了,远一点的二十九早上也走了。一切收拾停当,管上学与余氏兄弟也锁上门回上坪村了。
当天晚上上学到父母的房间详细的谈了绥阳弘仁堂施工情况,提出了如何买用具布置这个家的事,特别是进药材的资金量大,管代朋这才对余成慧说出他在石桥铺家中捡到金锭、银锭的事,并从怀中拿出。决定在县钱庄将金元宝换成银票,现在时局不大稳,一般人都爱收藏金子,因此能换个好价,二个金元宝大约能换四百两,加四个银元宝二百两,共计六百两。
余成慧打开放钱的柜子,数了数,还有八十两和几十吊钱。
管代朋:“明天叫上可算一下,开春后青黄不接,一家人的开销有多大,先留出钱,然后,进药材,钱多多近,钱少少进。”
管上学:“爹,绥阳的情况我们并不摸底,销售量有多大,有多少家药材店,我们都还不清楚,因此,我想先不进多了,观察行情后再说。”
管代朋:“对,先摸着石头过河,一步一步的来,资金要留有余地。”
管上学:“爹,我还有个想法,这里地并不贵,大哥又喜欢摆弄土地,如有多余的资金不如买些地,这可是一本万利的事,爹,妈,你们以为如何?”
管代朋:“上学的想法很好,但首先把医馆、药铺开起来了再说。”
管上学:“还有件重要得事,你们二老都忽略了。大老表都快三十了,二老表已二十好几了,直到现在都未安家,我比二老表还小些,都有三个娃儿了。妈,趁过年大家有空,在上坪村张罗两个姑娘,把婚结了,这两个家都需要人。”
余成慧:“这是我这做姑妈的没尽到责任,对不起我哥,我立即托人找个门当户对的尽快把事情办了。”
第二天余成慧找到两兄弟,提出要给他们找媳妇的事,两兄弟表示积蓄不多,成家有困难。
余成慧:“有什么困难?我们又不是接来当少奶奶,靠你们养起。进这个家都要做事的,两个人养活自己两个人难道还不行,上坪村这个家,绥阳城这个家都需要人,如不趁此用人之际接进来,还等什么?这事姑妈做主了。“两兄弟:“我们听姑妈的。”
余成慧:“这就对了。”
当天下午,余成慧也顾不了是大年三十,找到媒婆家,托媒婆为他两个侄子做媒,当即给了二两银子的红包,媒婆一听是管家大院的人,满脸堆笑,请管老夫人放心,一定尽快解决。
余成慧前脚走,后脚就来了个本村的姓丁的大婶,找媒人帮忙物色两个女婿,大女儿二十三,二女儿二十一。媒婆心中大喜,该我进财。但仍不敢大意,于是说道:“我说丁大嫂哩,你怎么把小姑娘养成老姑娘了才想起了找我,是不是有什么问题哟?”
丁大嫂:“哪的是我留哟,前几年两个女娃子不知得了什么病,体质差,病病殃殃的,谁要?我也不好意思来找你,这两年花了许多钱医好了,逐渐能上山做活咯,身体也自然养好了。我想女大不中留,于是她爹叫我来给你商量,看有没有合适的人家。”
媒婆道:“这真是老天有眼,你知道管家大院吗?”
丁大嫂:“知道,人家是大户人家,怎么会看得起我们贫家小户。”
媒婆:“你想到那里去了,人家老太爷的两个儿子,娃儿都多大了。我说的是老太婆的两个内侄,皆在他们家做事,两兄弟一个二十六,一个二十八,因在外做事,父母又远在他乡,把说媳妇的事耽搁了,所以都没有成亲,这回回到绥阳,将在城里药铺和医馆做事,他姑妈趁这个机会想赶紧把这件事办了,也好了一庄心愿,找到我这里,碰巧你丁大嫂也来托我,这真是天作之合,否则,这样有职有业的人你哪里找啊?”
丁大嫂:“管家大院的人,个个都很能干,而且家大业大,就怕人家看不上我们。”
媒婆:“丁大嫂,你看这样好不好?我到你们家去看看你的两个姑娘,我觉得可以,我一定撮合这件事。”
丁大神:“要得,要得,那说走就走。”
二人回到丁大嫂的家,见到两个姑娘,觉得很不错,并当面求证了两个姑娘的意见,两个姑娘觉得能成为管家大院的人,已是前世修来的福,很愿意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