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部分(第1/4 页)
鬼鼻叔说了一通自己以前曾到过的葫芦镇。那葫芦镇说是葫芦镇,是名副其实的,整座镇子,就建在一座四面环水的葫芦形岛屿上,那葫芦是有形有质的,假如从离镇三二里的高处鸟瞰,就会发现那真是座水中漂浮的巨形葫芦,因地处要塞,紧扼通往省府,州府的水路旱路通道,所以,可以说那是广西一个很重要的战略重镇。
那葫芦镇在元明清之时都是以县为辖制,辖区远近百多里,人口也有十来万,所以,五人的行事必得谨慎小心为上,切不可招惹地方恶少。
好在那座葫芦镇民多土著,民风淳朴,往来的商旅贾人络绎不绝,他们去那里,也不会惹起什么注意,这一点上,徐霞客就能明证,当年徐氏遍游江南五洲,到粤西时就到过葫芦镇,在游记中曾记下了葫芦镇的地形地貌。
“惟一得注意一点,”鬼鼻叔郑重地说:“那镇上跟咱们那镇上一个样,外乡男人不可胡乱招惹地方女子,除青楼公家女子外,一切大小家碧玉,切不可轻易招惹,哪怕对方秋波飞絮,山歌绣球,亦不可乱了套,那地方上的恶少小爷们最看不得他们的女人跟外乡人好,要撞上了,重则拼命,轻则会被打残的。”鬼鼻叔笑眯眯地给儿侄三人上了堂*传俗课。
小芳听得讨厌,噘着嘴瞪眼直直地看着鬼鼻叔,厌恶之情不掩眼底,差点抢过他的饭碗,不给他吃饭。
斜眼和结巴都呵呵地笑起来。
鱼子很好奇那镇为什么是葫芦形的,为什么人们会说那镇是葫芦宝地,这其中是否有什么别样野史传说?
鬼鼻叔笑说鱼子这问题问得对,那葫芦镇确实还有故事。
直到在元明时代,这广西许多地方的瑶民,僮民,洞民,侬人部落之类的广西原著民,几乎无时无刻,不在做着和王朝官府对抗造反的积极高昂之事,人们都说楚虽三户,可以亡秦,关中兵壮,生而无畏,其实要说到无畏不屈,那还真属广西原著民。秦汉之类的自不必说,就说到了明代,在明王朝时期,广西的原著民们还是每年每朝,皆有大批揭竿造反,与明王朝对抗分庭的地方势力,在那山路十八弯,十步九回折的莽苍野岭间,无数的江道水溪纵横交错,地势上的得天独厚,山石山隘,步步为营,老天爷给人们创出了造反自立的大条件,加之原著民们一向民风蛮悍,野性不拘,厌烦落人束管,从来就不把什么明王朝元王朝之类放在眼里,所以,直到明王朝中期,那座设了县府的葫芦岛镇,依旧是处造反揭竿的好去处。据人们传说,当时明王朝的一些观山论脉术士,对县府的官爷说,要想镇统葫芦镇及镇周围的千百里甚至整片广西蛮地,就得先在葫芦镇的宝脉重地葫芦嘴上建座白塔,镇住葫芦上的葫芦嘴,不让它随着水气云涌上升,禁止它翻涌过来;观山论脉的术士们断言,要是葫芦洲的葫芦嘴被水气云腾翻转过来,葫芦翻,天下反,这处地方的著民洞民,耐苦耐劳的侬人瑶人和那些战斗攻击性及强的狼兵狼人们,就会建国立都,最终进兵中原,推翻明王朝的统治。
鬼鼻叔说风水青乌上确有这葫芦镇地形上得天独厚的脉气这一说,所以,人们把葫芦镇称为宝镇,也称葫芦宝地,明王朝为了镇住蛮民,按观山术士们说的,在葫芦洲的葫芦嘴上,建了座六七层高的白塔,那塔高高的,立在葫芦镇的葫芦嘴滩涂上,临江背镇,数百年风雨如晦,却从未倒过,这倒是神奇玄奥之极。
“那座塔我去过,算起来也够糟糕的,破破烂烂,既没西湖雷锋塔的雷锋夕照,也无什么断桥残雪,那些桔子洲头万舸争流,漫山红透的场景也无半分,有的只是一湾阔阔的茫茫白水,绕着镇子转了一圈,平时连大船也没几艘路过,就往南宁汇邕江去了。”鱼子笑着说自己也到过那座葫芦镇,跟鬼鼻叔说了说葫芦镇和葫芦嘴上那座镇反之塔的现在。
古往今来,自从有风水青乌,王朝将相们就知道怎么用风水之说,把一些被称为风水重地的地方,把那些喜欢聚众造反,对抗王道的蛮民们用建塔镇反之说来愚弄盲昧,往往都会收到出奇不意的奇功。只要建座塔就能镇住人民造反,这事大概只有中国的王者们会想出来吧。鱼子笑着跟鬼鼻叔说自怀的见解。
鬼鼻叔听鱼子笑嘲那些想要以强势,迫胁人民安居无争的君主将相,忙打断他的话,不安地低声告诫他:“鱼子兄弟,你这话可不能乱说,这可比我原先笑谈兴衰成败的事要严重得多!造反那等事,不该是我辈愚民做的,你知道那秦相李斯的事吧?那李老相少时说过什么宁为仓鼠,不为厕鼠,我告诉你,这都是些贱论。人哪能做什么仓鼠厕鼠哩?那可不行啊。那李老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