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1部分(第2/4 页)
赖蒙明察,揆其素行,复保首领。倍知厚德笃于慈父,□淫肌肤,渗漉骨髓,德重山岳,泽深河海。前送妻子还淄县,遭雨逢暑,以七月还。至阳武,闻诏捕诸王宾客,惶怖诣阙,冀先事自归。十一日到,十二日书报归田里。即日束手诣洛阳诏狱,十五日夜诏书勿问。得出,遭雨,又疾,大困。冀高世之德,施以田子老马之惠,赠以秦穆骏马之恩,使长有依归,以暛忠心。”
校勘记
九五五页五行性嗜倡乐按:“嗜”原斗“着”,径据汲本、殿本改正。
九五五页五行由是多见排扺“扺”汲本、殿本作“抵”,注同。按:注云音纸,则字当作“扺”。
九五六页一行殆将有子夫之变按:“变”原斗“父”,径据汲本、殿本改正。
九五六页五行遂逮后弟侍中喜刊误谓傅喜非后弟,“喜”当作“嘉”。按:何焯谓董贤求傅氏罪事与前书参差不合。高武侯傅喜,孔乡侯晏之从兄弟,安得复有后弟名喜为侍中者也?大抵范史事未核。沈家本谓按前书傅喜传、董贤传、外戚传并无此事,又别无傅嘉其人,刘氏亦肊揣之词,何说得之。
九五八页三行请削诸侯*(之)**'支'*郡张森楷校勘记谓“之”当作“支”,前书可证。今按:张说是。前书颜注“支郡,在国之四边者也”。之与支声近而斗。
今据改。
九五八页一二行多放钱货汲本“钱”作“田”。按:今聚珍本东观记作“多收田货”。
九六一页三行冑兜鍪也按:“鍪”原作“□”,斗字,径据汲本、殿本改正。
九六一页六行吾欲*'以'*谶决之按:校补引钱大昭说,谓闽本“欲”下有“以”字;又谓今案东观记、袁纪、通鉴均有“以”字。又张森楷校勘记谓治要“欲”下有“以”字。今据补。
九六一页七行谭叩头流血按:“谭”字原脱,径据汲本、殿本补。
九六一页八行出为六安郡丞按:袁纪作“六安太守丞”。
九六一页九行阳衒之洛阳记曰按:汲本、殿本作“杨衒之”。
九六三页五行莫若屯据大郡按:集解引惠栋说,谓“屯据”袁宏纪作“先据”。
九六三页一0行见赘于人按:集解引惠栋说,谓袁宏纪“赘”作“疑”。
九六三页一五行将为戮矣按:殿本、集解本“矣”作“乎”,疑后人依左传改。
九六六页六行喢血昆阳刊误谓喢血是盟时喢血,此当作“喋”。按:喢喋古通用,刘说泥。
九六六页一0行寒者裸跣按:“跣”原斗“洗”,径据汲本、殿本改正。
九六六页一四行犹有申伯召虎夷吾吉甫按:惠栋补注引吴仁杰补遗,谓“吉甫”当作“成父”,谓王子成父也。若尹吉甫,不应序于夷吾之下。
九六七页四行莽*'始'*建国三年按:“建”上当脱“始”字,今补。
九六七页一一行*(王)**'于'*匡攻武关按:张森楷校勘记谓“王匡”当依前书莽传作“于匡”,各本并误。今据改。
九六七页一一行以捍匡等*'匡等'*击破六虎按:张森楷校勘记谓“匡等”下当更有“匡等”二字,文义乃明。今据补。
九六八页一0行虽则山泽之人按:刊误谓“虽则”当作“则虽”。
九七0页九行赵宗灭乎若*(唬)**'□'*据汲本改。按:殿本“□”作“啼”,乃□之俗字;原本作“唬”,则斗字矣。
九七一页九行必怀周赵之忧集解引何焯说,谓“周”疑“祸”字之误,注非。
校补引钱大昭说,谓“周”当是“害”字之误。按:校补谓害周形近易误,钱说为胜。
九七二页二行盟*'神'*视之据汲本、殿本补。今按:“盟”疑“明”之斗。
九七二页七行吾无以待之按:“待”原斗“侍”,径改正。
九七二页八行鲁国*(下)**'卞'*县东南有桃虚按:下卞形近而斗,各本同,今据左昭七年杜注改正。
九七二页一五行韩上党*(太)*守冯亭据史记赵世家删。按:汉以前无太守也。
九七四页八行义*(无)**'其'*谁为据汲本、殿本改。
九七五页一三行永遣弟升按:“升”原斗“叔”,径据汲本、殿本改正。注同。
九七六页一一行履深泉之薄冰汲本、殿本“泉”作“渊”。按:章怀避唐讳,于引文亦皆改易,后人又多回改,此其一例也。
九七七页一0行今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