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部分(第2/4 页)
人卡弗蒂发表攻击中国的言论,妄称“在过去的50年里中国人基本上一直是暴民和匪徒”,由此,激起了海内外华人的一致愤怒,人们纷纷用各种方式表示强烈愤慨和严正谴责,并要求CNN及卡弗蒂本人向全体中国人民道歉。有人在网上发起抵制CNN运动,认为现在是忍无可忍,不能再忍!还有人调侃CNN是“无耻霉体”,组织“做人不能太CNN了”Flash设计大赛、歌曲创作比赛等等,表示对西方媒体不实报道的极大不满。“做人不能太CNN!”成为2008年网络第一流行语和民间最流行的“口头禅”。
从张飞来认识愤怒(3)
愤怒有积极意义吗?
愤怒一般被理解为一种负面的情绪,这是一种不全面的认识。自然赋予人类的东西,怎么会一无是处呢!
愤怒向别人发出了警告。适时适当地表现出愤怒,让对方知道自己应该有所收敛或适可而止了,可以避免事态出现进一步的恶化,或促进事情向自己期望的方向发展。在足球比赛场上,对对手恶意挑衅、对裁判的不公正判罚表现出愤怒,会让其有所收敛,如果是群情激愤,效果就会更佳。当然,如果对方同样认为是你在挑衅,你的愤怒则会激发对方的愤怒,导致行为冲突。比如,如果裁判认为你是在挑衅的话,你可能不得不接受被红牌罚下的事实。
有这样一个关于愤怒的积极意义的例子:在中国就收回香港主权问题与英国谈判的过程中,双方在关于中方是否在香港驻军的问题上争执不下。*在1984年4月,审阅外交部《关于同英国外交大臣就香港问题会谈方案的请示》报告时,就关于驻军问题的一条下批示:“在港驻军一条必须坚持,不能让步。”表示出了强硬的态度。 此后,双方陷入了僵滞状态。*在一次公开接见香港各界人士的时候,香港记者照完了相,刚要离开,小平叫住他们,说你们先不要走,我要讲几句话。针对香港回归后可以不驻军的提法,小平愤怒地说,为什么英国在香港实行殖民统治时期可以驻军,我们恢复在香港行使主权反而不能在自己的领土上驻军,天下有这个道理吗?驻军起码是主权的象征吧,连这点权力都没有,那还叫什么恢复行使主权呢?必须要驻军!小平同志震怒了。小平一生气、一发火,英国人才有所收敛,不敢再提了。
愤怒是对他人的威慑。愤怒是一种无形的威慑力,可以让对手未战先怯,甚至于不战而屈。孙子兵法云:“威加于敌,故其城可拔,其国可堕。”楚霸王项羽英勇盖世,经常披甲持戟,冲锋陷阵。他只要一嗔目视之,敌人就“目不敢视,手不敢发”,甚至“人马俱惊,辟易数里”。愤怒可以起到在心理上震慑敌人的效果。东汉建安十三年(208年),曹操大军击溃刘备,追击至当阳长坂,只见张飞倒竖虎须、圆睁环眼、手绰蛇矛、立马桥上,大喝道:“燕人张翼德在此,谁敢来决一死战。”声如巨雷,吓得曹操回马而走,众将亦一起西奔,弃枪丢盔者不计其数。有诗云:“长坂桥头杀气生,横枪立*圆睁。一声好似轰雷震,独退曹家百万兵。”遂成千古趣闻。中国乒乓球世界冠军邓亚萍,比赛也好、训练也好,总是双目圆睁、吼声贯耳、斗志昂扬,以咄咄逼人的气势压倒对手,并屡屡夺取胜利。
愤怒能给人力量,甚至是激昂的生命力。愤怒可以迅速调动起一个人身体的能量,也可能激发起昂扬的斗志。维新志士谭嗣同是一个顶天立地的伟丈夫,他为戊戌变法慷慨赴义的壮举感召日月。对帝国主义侵略行径及清政府的*、落后和无能的极端愤怒,正是激发他立志改造社会的直接动因。1894年,甲午战争爆发。由于清政府的*无能和妥协退让,中国战败,签订了丧权辱国的《马关条约》。深重的民族灾难,撕裂着谭嗣同这位有“剑胆琴心”雅号的侠士之心。他对帝国主义的侵略义愤填膺,对清政府“竟忍以四百兆人民之身家性命一举而弃之”的妥协行径极为愤慨。在变法思潮的影响下,他感到“大化之所趋,风气之所溺,非守文因旧所能挽回者”,必须对腐朽的封建专制制度实行改革,才能救亡图存。1897年夏秋间,写成重要著作《仁学》。《仁学》博采《论语》《礼记》、《庄子》、《史记》等众家改革之长,广纳西方*、自由、*等变革之道,提出“酌取西法,以补吾中国古法之亡”,被中国思想界誉为“骇俗之文”、“*宣言”。他在这部著作中,愤怒地抨击了封建君主专制所造成的“惨祸烈毒”和三纲五常对人性的摧残压抑。指出,封建纲常礼义完全是那些独夫民贼用作统治的工具,特别是君臣一伦,更是“黑暗否塞、无复人理”。因此,对于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