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3部分(第1/4 页)
“用不着,”卡妙冷冷地道,“我做事只凭我自己的意志,与人无关。”
亚尔迪愣了半晌,方才呵呵笑了起来。
“老大说的没错,前辈,”他看着卡妙笑道,“你,是条汉子。”
卡妙不说话。
“遇上你这些事还能不丢掉自己的人,这世上没有两个……”亚尔迪说着说着突然意识到自己也许提了不该提的事,把话题一转,“魔铃也让我代她向你道谢,她还在养伤,不过几个月后应该能复原。”
“她也不必,”卡妙又道,“我也早就告诉过她,换一个人,我也会救。”
好一会儿,亚尔迪理解地点点头。
“我们已经在附近一家旅馆订了房间,先休息一晚,顺便再把你的计划跟我们详细说一下,明天动手。”
当晚,3人围坐在一张地图旁——
“那个叫德里密的人类最远的狙程是10。5公里,”亚尔迪说着用红笔将三权广场半径约10。5公里的范围圈了出来,“因为明天的演讲,三权广场半径3公里之内都会有巴西利亚政府派出的重兵戒严,每一个进广场听演讲的人都得接受严格的检查,想在这个范围内下手不太现实,就算狙击成功了,要逃走也不容易。”
亚鲁哥路“嗯”了一声:“也就是说,这个杀手只会在3公里外、10。5公里以内埋伏……不过,如果真要干掉他,这个搜索范围对我们3个人来说未免太大。”
“不。”卡妙淡淡地否定了亚鲁哥路的猜测。
亚鲁哥路和亚尔迪同时把视线从地图上转向卡妙,等着他进一步解释。
卡妙从亚尔迪手里拿过红笔,略一思索,将亚尔迪先前圈出的范围内极近处又圈了一道,在地图上形成一个窄窄的环形。
“他明天只会在这个范围内埋伏。”他十分肯定地说。
这样一来,他们的搜索范围无疑就小了很多,可亚尔迪和亚鲁哥路却表示有些怀疑。
“你为什么这样肯定他只会在10公里外进行狙击,前辈?”亚尔迪问,“他能打10公里外的距离,并不代表他每次都一定会在10公里外开枪。”
“一个狙击手不是寿终正寝就是死于另一个狙击手枪下,”卡妙漠然道,“尤其是像他这样背负着‘世界第一狙击手’名号的人,执行重要任务时会尽可能地小心谨慎,所以,他选埋伏地点,一定是一个他能击中别人但别人无法企及他的地方。”
这世上只有德里密一人能在10公里开外百发百中,因此也只有在10公里外埋伏才是最安全的。
亚尔迪和亚鲁哥路对视一眼,点头表示赞同。
“为了避人耳目,他很可能今晚就已经去了那个地方进行埋伏了,”卡妙接着说,“有效射程达到10公里以上的狙击枪,体积比一般的狙击枪大好几倍,需要支架支撑,而且相当笨重,他只有在屋顶天台的开阔处架设这种狙击枪才能应付各种突发事件。明天我们沿着这条公路在这个区域绕行,不信找不出他的藏身之处。”
……商量妥当之后,卡妙回自己的单间休息,亚尔迪和亚鲁哥路则合居一双人间。
“你相信他能帮我们完成任务?”没来由地,亚鲁哥路突然开口问道。
“相信,”亚尔迪毫不犹豫,答得相当干脆,“老大相信的人,我就相信。”
“只因为相信你的老大?你不觉得盲目了一点么?”亚鲁哥路突然冷笑,“我们说些现实点的问题吧,那个人类是世界第一狙击手,狙程达到10公里以上,这个前辈明显不是他的对手。”
亚鲁哥路作为激进派派来帮助所谓“妥协派”的代表,对这次的行动不可谓不尽心,但他骨子里总带着一股对结果毫不在乎的意味。对他来说,这次的行动就仅仅只是一次任务而已,人类的生死他并不关心。不过这也在意料之中,要扭转激进派的观点并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正如艾欧里亚所说,要让他们在参与中慢慢改变。
“总会有办法,狙程的差距并不能成为决定胜负的关键,”亚尔迪道,“就像一把匕首对一把长刀也不是完全没有胜算一样。”
的确,狙击的历史上狙程短的狙击手成功狙杀狙程长的狙击手,这样的例子并不是没有:单说离这些合成人最近的第五次世界大战中,以7。2公里的狙程创造当时的最远狙击记录俄罗斯著名狙击手谢辽沙?耶戈列夫,曾经4次获得斯大林格勒勋章,到最后竟被一个名叫罗伊?杰弗逊的狙击手在1公里之内一枪打穿了脑袋;第四次世界大战,也就是对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