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部分(第2/4 页)
专业学位,而且在海外该行业工作3年。伊莎兰准备充分,我还额外给她做了面试辅导,而且密授一则屡试不爽的法宝——
在面试过程中,一定要用如下问题结束谈话:如果我有幸得到贵公司的offer letter; 请问在我on board以后; 您认为我应该立刻开展哪些工作; 来缓解目前这个职位的紧急需求? 这个问题;立刻让你从候选人队伍里脱颖而出; 因为在面试阶段; 一般人通常关心的是未来公司的发展空间、薪资福利以及是否有停车位。
进入下一轮的候选人需要去法国总部面试,伊莎兰正好可以借机血拼。唉,我这个人最大的优点就是为朋友着想。
然而任何完美的方案都会有意外,五进二的名单下午就出来了,没有伊莎兰,却有林行简。
“他没有奢侈品相关的行业经验,我担心他不能胜任。”我提醒香港女人。
“林行简的sense很好,是有potential的。我们会安排on site training。”
“根据我们的评估报告,这位候选人的分数是相对低的。我理解他给了你启发,跨行业的candidate会带来更多灵感。如果是这样的话,我建议你考虑伊莎兰,她更stable,而且leadership也更强一些。”我企图技巧性地挽回局面。
可是对方还是坚持。我早该想到了,林行简从来不是只知埋头干活上不了台面的老牛式人物,面试是他的强项,优雅的职业风度和溜溜滑的法语很对香港女人的口味。我只好答应跟两名入围候选人联系,然后拨通了林行简的电话。
“你们面试都聊了什么?”我问他。
“没什么,她问我答。反正是做托,我也不上心。”
一个好汉三个托(2)
“他们看上你了,要安排你去巴黎二面。”
“奇怪。你不是说他们指定要做过奢侈品的。”
“不过放心,我已经替你回掉了。”我骗他。
奢侈品公司美女太多,不去也罢。况且,区区一小时面试已经把面试官搞得五迷三道,放弃原则。将来若做了同事就更险象环生。香港姐姐虽然看上去有点苍老,但姐弟恋千万不可小瞧。
“你不逼我去巴黎二面?”
“为什么要逼你?说好下不为例的,我这个人最讲信用了。”我拍着胸脯。
“你真好。”
我找了个借口替林行简推掉甲方,再次隆重推荐伊莎兰,对方遗憾之余选了另一个candidate;伊托再次惨遭淘汰。
“他们看上谁了?”伊莎兰气势汹汹地*我。
“林行简。不过他没兴趣。”我发觉这件事做得里外不是人,客户怪我搞不定林行简,伊莎兰又怪我搞不定客户。
“凭什么看上他?他对奢侈品行业比我更了解么?他知道Armani一套西装多少钱? Tiffany的设计师是谁?难道MBA真成了狗皮膏药能治百病了?”
晚上我在床上翻来覆去睡不着,今天的经历使我脑海中的一个战略,确切地说是阴谋渐渐清晰。
笑过头或者打个喷嚏,就哮喘了
我们家是典型的知识分子家庭,知识分子的通病之一是要面子,儿女的学业和就业则是这副面皮的核心。自从去心理诊所上班以后,席老师就把芮禧包装成一个为了追求创业理想而主动放弃高校金饭碗的民族女英雄。以下交谈一遍又一遍地在英雄母亲和不明真相的邻居之间重播:
张媒婆:芮禧毕业去了哪所大学?
席老师:当老师有什么出息。你我教了一辈子书,还没弄明白吗?
张媒婆若有所思地点头:那她去了哪里?
席老师压低声音:她自己开诊所。现在流行叫“创业”。
张媒婆:自己当老板啊,厉害厉害。诊所离这里远吗?我这两天胸有点闷。
席老师:她们叫“心理咨询师”,国外这行很赚钱的。芮禧说了,做到40岁提前退休。
张媒婆:真有出息。
这是对外宣传。关起门来,妈妈和爸爸从不过问芮禧的新工作:经营状况怎么样?上班远吗?今天来了什么病人?一个字都没问过。芮禧自己也不主动交代。我自己跟客户和候选人讲了一天话,回来也懒得开口。因此,饭桌虽然经常满座,却基本上鸦雀无声。为了缓和气氛,芮老师每次一开饭就去把电视打开。
大家懒得交谈的另一个原因是思考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