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部分(第1/4 页)
1。蒋介石派出去了八个人(1)
得到绝密的史密斯报告—— 胡适、梅贻琦策动—— 陈诚、俞大维筹划—— 吴大猷、华罗庚、曾昭抡各选两名助手赴美—— 不甘心空手而归——1台加速器和33箱器材—— 不留美国、不去台湾—— 赵忠尧:本该是第一个获诺贝尔奖的中国人
汽笛响过,威尔逊总统号缓缓驶离港口,开始了去往太平洋彼岸的漫长航程。
这是1946年8月的上海。在船舷一侧,有几个人聚在一处,久久凝望着他们来时的方向。天空海阔,此去故国千万里,不知道前面等待他们的将是何种处境。海岸线逐渐在视野中消失,水天一色,大陆上的一切反倒愈加清晰起来。
和别的乘客不同,这几个人肩负特殊使命,是奉蒋介石派遣,一起去美国考察和学习制造原子弹的。本来,还应该有两个人与他们同行,但曾昭抡此前已先行一步到了美国,吴大猷也因为要到英国开会,下个月才能转赴美国,没能和他们会合。所以,一同在这条船上的几个人是华罗庚、唐敖庆、王瑞駪、孙本旺、朱光亚和李政道,以及吴大猷夫人阮冠世。已在此前留学美国的杨振宁早就为他们在国际学舍预订了房间,做好了接应准备。
朱光亚后来曾回忆说,在他们几个人赴美国的途中,他听到大家兴致勃勃地谈论受蒋介石接见的情景,但他自己对蒋介石却毫无印象。除了由于事隔多年而遗忘之外,一个可能是他没有经过南京,而是直接从云南的西南联大去了上海,与大家相会登船的。另一个可能是他虽然先到了南京,却因为别的什么事情而没有参加这次接见,所以也就无从想起那样的场面了。而杨振宁也曾向别人提起过这件事,他也许是从李政道那里听来的,说蒋介石接见这几个人时,手里还摇了一把大蒲扇。
在当时连辆自行车都造不好的中国,却想制造代表了世界科技最尖端的原子弹,是因为偶然得到了一个可说是从天而降的契机——1945年秋,在战时的陪都重庆,刚到中美联合参谋本部就任中国战区参谋长的美国将军魏德迈,有一次与国民党政府兵工署长、军政部次长俞大维交谈时,曾经透露出美国可以接受中国人学习制造原子弹的意思。俞大维是数学博士,他的曾外公是清末军机大臣曾国藩,从小就有科学济世实业救国的志向。这期间,因为中美是同盟国,美国曾将一册绝密的史密斯报告①交给中国,该报告详细叙述了美国原子弹的发展经过。所以,和魏德迈告辞回去以后,俞大维越想越觉得良机易失,立即将这一情况报告了蒋介石。
在此期间,中国科技教育界要求研制原子弹的呼声甚高。胡适和梅贻琦就曾到处游说上层,张罗人才,邀请胡宁、吴健雄、张文裕、张宗燧、吴大猷、马士俊、袁家骝、钱三强和何泽慧等人,企图实现一项国家大计。胡适还向白崇禧和陈诚写信,请他向蒋介石进言以促成此事。军政部改组为国防部后,也成立了专门主管武器研究开发的第六厅,厅长钱昌祚积极着手筹划铀的提炼。物理学家吴有训、赵忠尧等人也在中央研院准备进行铀矿含量测定的工作。作为地质学家,中央研究院院长兼###长朱家骅本人还为此找到了所需的某些设备。
彭桓武说,要搞原子能,包括原子弹,在那个时代,不管老的人新的人,科学界里都有这么个想法,都想要搞的。蒋介石的国防部不是曾经派好几个人到美国去,想学这个嘛,结果人家不教,就都散了。这是说政府派了,其实老百姓和知识分子也都考虑这个问题。我在国外的时候,就收到过张文裕、王承书和胡宁他们三个人写的信。字面上都没说这个东西,都只说要联合着一起干,其实不言自明。后来金星南过80岁生日时,我去看他,问他一个问题,就是他那时在法国是学数学的,为何找钱三强也要到近代物理研究所来。他说就是因为美国在日本投了原子弹,才决心要回来搞这个。我们在国外的时候,说咱们回去一起干,干什么呢?这不言而喻,反正学物理的就得干这个,这个非干不可。在中国,不管你是哪个政府的,不管你是留学哪个国家的,留美的也好、留法的也好、留英的也好,都会想到这个问题,这是一个大趋势,是时代趋势。
txt小说上传分享
1。蒋介石派出去了八个人(2)
李寿枬当时正在浙江大学物理系读书,虽然年轻,但对于美国用两枚原子弹轰炸日本的事情仍然记忆犹新。李寿枬说,记得当年美国向广岛长崎投放原子弹之后,震动了全世界,也震动了中国的国民党,特别震动了科学界。1946年吴有训曾在中央研究院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