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6部分(第3/4 页)
“恭敬不如从命,多谢了。”贺光弼说道。
有贺光弼帮忙,顺利地廉价买到一支矿工队伍,顺利买到三座相连的大富矿山。又花了一万两做坑道木,更新设备。由于原管理班子很得力,一个月后。第一座矿便开工,又过两个月便出煤了,枣庄有一条小河直通运河,不久便北煤南运了,贺总督派了个得力的衙役驻这里看着,崇仲从婶婶海棠那里买了十辆可载三千斤的四**车,将煤运达到河边,解决了他的运煤问题。
小两口一天也没闲着,煤矿一开工便请来婆婆商讨微山湖等三座湖的养殖问题。所以刘芳急着从辽宁赶回,带着他们走访渔民,了解到这里适合的鱼种与长江中上游的鱼种很接近,而太湖确是养的三峡的鱼苗,因此,刘芳决定试一下,选用了三月下旬的鱼苗十船,通过长江,运河。在四月初微山湖一带已暖和了,放进湖里。在准备过程中,买下了湖面,组成了渔村。联系了饲料,官府出了禁止外人捕鱼的告示,鱼苗进去后。只有一成因为太弱小而死去之外,九成皆成活。试养成功。
刘芳:“这批鱼暂时不能捕捞,让他们在此繁殖几代后。就适应了这地方气候,便可放养到更北的地方了,让这里成为一个培养北方鱼苗的基地和由南到北的跳板。
海棠在鞍山建立了两个制作大车部件的车间,正仕和芙蓉得知后立即通过总部与之联手,在开封汴梁新城北边空地上建了个大车组装加工厂,生产适合北方冬天坐的带玻璃窗的四轮箱式的大马车,有可坐五排二十人,五排十五人二种,专门从事客运,制作了四轮带车斗的货运大马车,二轮货运箱式马车,以及九人坐,七人坐。四人坐、二人坐马车,匠人不够,他通过爹爹和爷爷把重庆木货帮的那位罗老板的制车匠人用高薪聘请了几个人,并新招几十学徒,很快就成批量生产了,只供应管氏集团内部用车,以保证管家对运输的垄断。
芙蓉去信给母亲刘芳,想购进西方国家的客运和货运马车,作为自己制作的参考,刘芳立即致函克虏伯先生,半年过后,几辆养车抵达广州,正瑜三哥立即通过海运转何云到达开封,芙蓉仔细拆卸了这几辆车,发现西方车的特点是将就人坐起舒服,而其方法之一是加弹簧。之二是改善靠背,中国椅子靠背是直直的,的确不如按人背的弯曲度设计的靠背舒服,三是每个座位加扶手,四是加宽座位,减少每车乘坐的人数,五是降低车厢的高度方便上下,六是两排对座便于交流聊天,七是车夫的座位在车厢上面,高高在上,视野开阔便于驾车;同时主人谈话也方便得多。于是芙蓉通过几天的设计,参照西方车辆的优点,制出了首辆官员用车,经试用和改进,一种低车厢、减震好、座位舒适、有门窗的华贵马车出现了,自用样板车之外首先制了十辆,四辆送往京师,黄山一辆,大将军一辆,岳雷哥一辆,父母京师用一辆,仍有使用性质。
一个月后,几个地方反馈信心都很好,社会不少人纷纷打听卖价,于是芙蓉便进行批量生产,每辆售价一百两,皆四座式,颜色多种。很快打开销路,出现供不应求的局面。于是管世敦下令沈阳的曾海棠设专门作坊制造,南边的崇仲、明月也在,大治设专门作坊制造,以满足天下之需。
按总部及爷爷的指示接着崇仲,明月也办起了大的制车厂,除分制芙蓉制出的箱式坐车外还生产每种车的部件,发售到南方各省,并成立组装坊,制作完整的坐车和货车,卖与管家的产业搞运输。一南一北制车厂,基本满足了管家各项产业之用,此后,总部指示,可对外销售,社会需在量太大,南北厂供不应求,生意兴隆。
有车了,利用驰道之便,以及连同驰道的直道,各种陆运逐步开展起来。
也首先是芙蓉正仕的兰州到开封的驰道客货运输,尤其是冬天黄河封冻,芙蓉投入上百辆的客车与货车,原来像兰州,冬天只好不出门,现在在有玻璃车窗的车里坐起,很舒适的便出门了。夏天,黄河发水大,经常翻船,现在坐着有顶棚的大车,看着风景,吹着凉风便到达目的地湖广的。而且大站管家有酒楼旅馆,吃住皆不贵,凡坐管家马车的优先。
接着他与湖广的崇仲,京师的正瑾,广东正瑜联手,开通了上至京师,下至广州的客货运输,这很便于短途,所谓联手则搞接力运输,个别长途仍是直运。
芙蓉把他搞陆上驰道客货运的作法与体会寄给《情况总汇》很快印发到管氏集团各家手中,大家争相仿劫,正峰立即联合正宦、正瑜、三兄弟搞广州到昆明、贵州的客货联运。
海棠也立即仿效芙蓉,制作了一批适于东北客货运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