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部分(第2/4 页)
她道:要让她有活下去的勇气与希望,让她感觉未来非常美好,是不是应该有比较好的谶语?
严君平道:是。
她道:那么,有什么比“后世出将”的谶语更好的了?这会不会让她使出全身的力气把孩子们养大?
严君平道:是的,从这个角度讲,这肯定是个最好的谶语了。
她道:让在最困难人中的人看到未来的希望,让他们有了活下去的勇气,这难道不是占卜的人最好的卦,学道的人所行最大的道么?
严君平听了褒姒这一句话,一股力量陡地从灵魂中升了起来。他好像因此联想到了许多,看到了许多。
严君平与褒姒在一起的第五个年头,他已经跟着她学了许多占卜的技术,一些简单的中草药治病技术,读了部分《道德经》,及其他一些道学理论,内心也有许多神仙故事,他在这一带的名气,只比褒姒小一些了。但是这些学问上的东西加在一起,让严君平的脑袋极其混乱。他为以下这样一些自己不能解决的问题深深苦恼着。
天上果有神么?地中果有鬼么?天是什么?地是什么?月是什么?风是什么?水是什么?火是什么?我是什么?你是什么?他是什么?道是什么?德是什么?卜是什么?谶是什么?生是什么?死是什么?灵是什么?魂是什么?君是什么?臣是什么?民是什么?父是什么?子是什么?富是什么?贫是什么?吉是什么?利是什么?凶是什么?福是什么?气是什么?贪是什么?欲是什么?……
严君平感觉天、地、人、物等的一切,都非常混乱地搅在一起,让他理不出个头绪。而他想知道这一切,到底谁是中心,谁是万物的根本?
外星人的朋友:严君平(10)
严君平向褒姒请教,褒姒坦言她也不知道。她也时时会问一些自己想知道的问题,但是这里没有人可以交流。
严君平见褒姒也回答不出,更加苦恼。
一日,褒姒对他道:你要想弄明白这些问题,我这里你是找不到的。你不如上山东临淄,去找大道甘忠可吧。
严君平是第一次听说这个名字,问她道:他是什么人?
她道:自黄帝《阴符经》,老子《道德经》问世以后,天下在道学上的探索,再也没有现出非常杰出的人。但是甘忠可继承黄、老道学的《包元太平经》问世以后,大家知道,新的道学宗师又出现了。甘忠可现在是北方最大的道学家,朝庭许多大官都喜欢他的学问,向他学习与请教。在民间,学习他《包元太平经》的人更多。我现在教你的这些神仙传说、占卜与谶语、一些济世救人的道理,基本上都是从他这本书中学来的。
严君平道:原来世间还有如此高人!
她道:你心中的问题,向他学习,可能就能化解了。
严君平道:他肯定行。
严君平听褒姒说出了这个人,心中真是有说不出的高兴。强烈的想向甘忠可学习的热情,使他没有想其他许多东西,比如这几千里他如何走得去?他能否见着甘忠可?他都没有想。他的想法非常简单,他认为他一到山东,就能找着甘忠可学习,然后将心中的一切疑团解开。
()
于是,严君平将他一切可以卖成钱的东西全卖了,准备了一些北上的盘缠,告辞了褒姒,离开四川,向山东走去。
那么,他见着了甘忠可吗?
3、邯郸学卜
严君平离开无极观到山东去找甘忠可学习的时候,23岁。
严君平离开无极观,进入龙安府,顺安昌江而下,到达涪城,北过昭化,过剑门,进入汉中,然后到达长安。
严君平边走边看,边走边学。
原来汉时的天下,私塾并不是很多。那时的读书人当官因为不是考试,主要是由地方官员推荐地方的贤能之人,所以当时的人把在学校学习的事看得比较淡,而崇尚游学之风。什么是游学?即是行万里路,读万里书。严君平虽然在无极观里种了几年田,但是从小受家风熏染,他本质上应该是个读书人。所以这次他北上中原求学,便把这当成了一次最好的游学。
严君平一路走下去,边看边问,边想边思,叹息不已。
当他在涪城停留的时候,看到这个秦始皇当年发配六国贵族后裔的地方,现在竟然是那样繁华:高耸入云的越王楼,向人们诉说着刘氏皇族的权威。在剑门关,他看着这个一夫当关,万夫莫开的雄关,进入西川的必经之地,叹息着古往今来多少英雄的光荣与挫折!汉中的富饶,帝都长安的奢侈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