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4部分(第3/4 页)
避免领军将领专权,给大唐埋下祸患的事发生!
火药制造出来,以后的战事再也不能停留在冷兵器的模式下。陈易主持了军器监多年,在主持朝事后,对军器监依然非常重视,甚至经常亲自过问军器监的武器研究。在他的主持下,每年朝廷都会投入大量财力制作新式武器,新制作出来的武器,主要是火器也很快就会列装到军队。
为了培养合格的领军将领,在完备大唐皇家军事学院的同时,朝廷还在洛阳、太原等地陆续建设了几座新式的军校,以后所有校尉以上的军官都要经过军事学院的培养才能担任。
军备投入连年增长的情况下,水师也得到了长足的发展,正往海军方向发展。
与其他大臣所想不同,陈易很注重海军的发展,要让大唐的领土继续扩张,海军是必须要大力发展的。因此他也大力推广远洋贸易,并花大力气提高造船技术。远洋贸易的发展,造船技术的不断提高,除可以换取大唐所需的物品外,还可以积累远洋航行的经验,直接提升了大唐水师的力量。
陆师、水师的力量都往更加大方向发展,大唐的兵威才会真正声震天下!
在完备科举的同时,朝廷还推出了武举制度,每年都会以科举的样式选拔勇武之人。如今的科技条件下,是不可能完全抛却冷兵器作战的模式的,勇武者在战场上,还是非常有作用的!
武之道都要重视,重轻武只会给国家带来灾难。
陈易的目标很明确,就是希望武之道都发展,最终让大唐称霸世界。
当然他知道,要实现这个目标,任重而道远,至少在他有生之年是看不到了!
但他肯定会为此做准备!
要征服天下,让国的领土无限扩大,除军队战力及其他科技方面需要发展外,一定数量的人口是必须要保证的。如今的大唐疆域面积至少比陈易穿越前所处的后世要大两倍,如此广阔的地方,人口也只不过千万左右,依陈易的估计,如今的生产力条件下,至少两亿左右的总人口,才是合适的。
人口太少,许多事做起来有点力不从心。
军队要兵源,所占之地要移民,所有这一切,都需要入口的补充。
可以说如今的大唐人口是非常欠缺的,必须要大力鼓励生育,提高人口数量。
奖励生育的政治早已经制定,这些年大唐的人口出生率还是不低的,但因为医疗条件落后,幼儿的死亡率也比较高,加强基础医疗的建设,也是重之重。
陈易在指使官员们依他所想制定政策鼓励生育的同时,也通过其他手段获取人口。
战争是获取现成人口最好的手段,战时俘虏的人虽然不能完全充作人口数,但战俘可以用来当作劳役,让他们为大唐的基础建设添砖加瓦。这在一定程度上,可以算是人口的一个直接补充!
人口增长了,素质也一定要提高。而要提高人口素质,教育是根本。
大唐的国库收入以几何级增加,国库殷实,许多事就可以方便做了。
在一群亲信大臣的支持下,陈易在主政后几年内,已经制定出一系列普及教育的政策了,虽然没办法普及全民教育,但一定年龄的儿童大半入学的可能性还是有的。
随着经济规模的扩大,国家赋税收入的增多,在教育方面的投入也开始大幅度地增加,陈易态,在十年之内,能让天下百分之十的适龄儿童入学,因此他也一力促成了每县一所官办学校的建立。
每个县一所官办学校还是远远不能满足所需,还需要进一步扩建,许多富裕之地已经有两三所甚至更多的学校建立起来。学校建立多了,教师的数量也必须要增加,其他配套设施比如书本等缺少也是个难题,印刷技术的改进,降低书本的成本是必须要做到的,只不过一切都要时间来解决。
陈易相信,教育方面的事可以很好地解决,只要朝廷足够重视。
而支撑陈易进行诸多改革,并花费巨大投入做事的最大基础,就是大唐农业的连年丰收。
民以食为天,这是亘古不变的真理。
粮食问题是任何朝代都最难解决,也是最需要解决的一件事。
陈易对农事的重视在刚刚得武则天重用之时就开始了,占城稻也就在那些年引进。
这些年在作物种植方面,他也花了非常多的精力,指使手下之人,派人不远万里去到海外引进土豆、辣加、蕃茄、玉米等作物。这些作物的引进,不但极大地丰富了大唐的物产,并终于有机会可以让天下任何一个人都不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