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8章 项羽不纳忠言执意返回江东 刘邦被封汉王坐领巴蜀汉中(第2/3 页)
直是对我们的极大侮辱!”有的则握紧拳头,咬牙切齿地说:“这可如何是好,那巴蜀之地能有什么前途?我们难道就要在那偏远之地苟且偷生吗?”还有的将领心急如焚,来回踱步,嘴里不停地念叨着:“这可真是糟糕透顶,我们该怎么办?难道就这样任由项羽摆布?”众将你一言我一语,吵吵嚷嚷,满脸的愤怒与不甘。唯独萧何,这位一向深思熟虑、眼光独到、谋略过人的谋士,却与众人的反应截然不同,他不仅没有丝毫的愤怒和沮丧,反而乐的合不拢嘴。原来先前撤出咸阳的时候,他就趁着众人不注意,偷偷地把秦庭那堆积如山、浩如烟海的档案图籍,以一种极为隐秘的方式全部神不知鬼不觉地带回了自己的居所。在那之后的无数个日日夜夜里,他常常挑灯夜战,在昏黄的油灯下,全神贯注、一丝不苟地仔细研读。功夫不负有心人,竟意外地发现,巴蜀乃是一块得天独厚、令人称羡不已的风水宝地。当时,天下反秦的浪潮风起云涌,战火连绵不绝,如燎原之势迅速蔓延。百姓们流离失所,颠沛流离,在乱世中苦苦挣扎。广袤无垠的土地大多变得荒芜破败,一片萧瑟凄凉的景象。然而唯有巴蜀之地,仿若被上天特意庇护的世外桃源一般,在这乱世之中独善其身,太平如初,从来没有被那残酷无情、烧杀抢掠的战火肆意蹂躏践踏过。这里气候温润宜人,土壤肥沃丰饶,各类资源丰富多样,实乃我们休养生息、牧马厉兵,以待来日东山再起的绝佳好地方。“照你这么说,项羽还给咱们一个大便宜是吗?”刘邦眉头紧蹙,双目之中满是疑惑,神情略带迟疑地问道。“是啊。”萧何目光坚定如炬,毫不犹豫、斩钉截铁地回答道。见刘邦还有些犹豫不定,心中似乎仍在权衡利弊,张良直接挺身而出,态度坚决、义正言辞地表态支持萧何,随即条理清晰地建议刘邦应该毫不犹豫地立即接受项羽的封赏,并且还要抓住时机,顺势把汉中之地也一并收入囊中。“你说要汉中,他就给你吗?”刘邦依旧将信将疑,目光中透着担忧,声音中带着一丝焦虑地问张良。“在下自有办法。”张良自信满满,神色从容淡定地说道。张良所说的办法,就是去找项伯。这个老小子,在刘邦的成功之路上,可谓是发挥了至关重要、不可或缺的关键作用。先前在那惊心动魄、险象环生的鸿门宴上,正是他在关键时刻的鼎力相助,才让刘邦得以在重重危机之中死里逃生,惊险地逃出生天。张良认准了项伯,是个头脑相对简单、心思不够缜密,且重情重利之人。于是,他精心准备了带着大量价值不菲、令人眼花缭乱的财宝来到项伯的家中,以报答鸿门宴救命之恩的名义请他收下。而后,又巧舌如簧、费尽心思地说服他帮刘邦去向项羽讨要汉中之地。项伯几乎是在听到请求的瞬间,想都没想,便毫不犹豫且不假思索地满口答应下来。紧接着,他一刻也不敢耽搁,脚步匆匆地直接找到项羽,将事情的来龙去脉仔仔细细、完完整整地予以说明。然而,项羽并未当场给出明确的应允答复,而是陷入了短暂的沉思之中。“仲父觉得这样安排合适吗?”项羽微微侧头,神色凝重地转头向范增询问道。“汉中与巴蜀简直如出一辙,那里的艰难险阻之程度,实在是超乎想象,简直无法用言语来精准形容。一个即将饿死之人,哪怕仅仅给他一粒米,最终他也依然逃脱不了饿死的命运。”此次,范增的判断可谓是出现了严重的偏差,彻底地失算了。这位阅历丰富的老者固执地认为,汉中和巴蜀一样皆为荒凉贫瘠的不毛之地,将其封给刘邦,借此堵住他的嘴,或许也未尝不可。最终,项羽经过一番权衡,接纳了这个提议,并正式册封刘邦为汉王。项伯闻听此讯,当即喜不自禁,脸上洋溢着兴奋的笑容,满心欢喜地转身匆匆离去。就在这时,项羽神情严肃地向范增表明自己准备开展一场大规模的裁军行动。他言辞恳切地觉得,现今残暴的秦朝已然被彻底铲除,天下也逐渐恢复了往日的太平景象,正是时候让那些浴血奋战的将士们回归家乡,与翘首以盼的亲人欢聚一堂,共享天伦之乐。范增听闻项羽的打算后,不禁眉头紧锁,满心忧虑,他深知此举的风险,担心这般大规模的裁军举措会致使楚军丧失兵力上的显着优势,难以有效镇住那心怀各异的十八路诸侯。可项羽却目光坚定,对自身的能力满怀无比的自信,他昂首挺胸,铿锵有力地说道:“放心吧,没有人能够将我击败。”“但愿如此吧,但愿如此!”范增望着项羽那自信满满的模样,轻轻地叹了口气,也未再多说什么了。项羽的本意其实是怀着一片好意,希望将士们能够衣锦还乡,享受荣耀与安宁。可他哪里能够知道,经过这常年不休的战乱,太多人的家乡已然被彻底毁灭,变得面目全非,疮痍满目。项羽一心想着,自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