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部分(第3/4 页)
方。这两家酒馆
都以盐水猪脚、粉红色什锦沙拉驰名沪渎,凡是来此酒客,以上两个菜
是必不可少的。啃过猪脚吃过沙拉,嘴角唇边,难免都要沾上点油腥,
哜啜啤酒,泡沫容易消失,那块小毛巾就是提醒客人随时擦嘴,使酒香
蕴存、酒味常新。喝啤酒最忌斟满,喝几口又续满,最后是苦水一杯,
喝啤酒要“倒必喝,喝必尽”,才是唱啤酒的不二法门。
泰国各地餐馆酒店侍应生无论男女,似乎都受过训练,啤酒开瓶,
只倒上大半杯,放在客人面前,表示敬意,不再续斟,不像台湾酒楼的
女侍应生啤酒一来就是半打,站在客人身后,倒是翠袖殷勤,客人呷不
几口立刻加满,最后酒不凉汽不足,真所谓苦酒满杯了。我想台湾各
酒店啤酒售价,已经超过公定价格好几倍,难道各饭馆的管理人员就
不教教她们如何拿酒斟酒吗?
泰国的小吃
泰国人食量不大,就餐时间早中晚也不十分固定,所以小吃非常
流行,街头巷尾随时可以找到形形色色的饭馆、食摊来解决民生问题。
纯泰式早餐,大家都爱吃粥。粥分粤式、潮式两种。粤式的粥较稀,以
分不出米粒,把粥熬成糊状者为最佳,用料多半是鲈鱼、草鱼,把鱼剔
刺切成薄片,拌以生油、豉油,加入葱、姜丝、香菜,撒上少许胡椒粉,把
滚烫的粥倒在碗里,稍微搅动两下,鱼即烫熟。广府人有一句口头禅:
“鱼生粥仅仅熟。”所以要仅仅熟的原因,是鱼肉一烫即熟,鱼肉恰好滑
嫩鲜甜,过熟,鱼肉一老变为粗糙,就鲜味全失了。讲究的鱼生粥,还
有的加上油炸糅末、酥花生、炸末粉、鲜蟹肉等等来增加鲜度。潮式的
粥跟粤式又大不相同了。首先把鲈鱼洗净,切成大块,连水带米,放在
一块煮,煮到白米开花,汤转浓郁,鱼头里脑髓全部流出,鱼香湛溢,才
拿出来应市。在暖府岩旺汪路,有一家三层楼面,挂着五颜六色霓虹
灯的“亚洲鱼粥店”,烹制鱼粥主厨的大师傅叫“乃汶探里律蒙空军”,
他们兄弟十一人在泰国各府,一共开了十八家粥店,老店设在吞武里
三黎附近,曼谷的鱼粥几乎全是他们兄弟天下了!乃汶探说:熬制鱼
粥的秘诀,首先要除去鱼腥,至于怎样除去鱼腥味,属于他家业务上私
密,就不肯公开了。不过鱼新鲜,餐具洗得干净,也是亚洲鱼粥店让顾
客放心大啖原因之一呢!
稞条(台湾叫板条)几乎是泰国人主食,街头巷尾到处都可以看到
卖稞条的,莘莘学子漂洋过海负笈远游,唯一想念家乡的小吃就是稞
条。1973年我首次到泰国旅游,在黄桥戏院颂拍巷口看见一家小餐
馆,屋里不过六坪大小,仅能容纳十位八位客人,可是屋内放着一条六
尺多长的小木船,所有炉釜碗盏、烹调用具都在小船之上,当时以为是
餐室的美术设计,没有十分留意。这次乘公车去清迈,经过廊曼机场,
距离机场不远,有一座广达数亩的铅铁罩篷,篷内陆地停舟舳舻相连,
多达一两百艘,全是卖棵条的。据说一世纪前,卖稞条的,都麇集在闹
区湄南河上,划来划去营业,不但污染了河水,而且有碍观瞻,于是把
他们赶上岸来,弃河就陆继续营业。久而久之他们不期而聚,在机场
附近,成立专卖稞条市集。他们不忘本源,一律仍旧使用小船营业,虽
然鳞次栉比,因为烹调手法各有窍门,配料方法更是花样百出,食客们
各就所嗜,从来也没有你争我夺情势发生。可惜汽车一闪而过,未能
一尝美味。不过在月宫戏院左首,有一家专卖鱼丸裸条,哇啦节有一
份鸡肉烩稞条,真君爷街南星停车扬牛肉稞卷,都是老饕们认为风味
各殊,列为稞条中上选。到曼谷去观光,这种异国风味,是应该尝试一
次的。
曼谷挽叨路有一家贵记餐室,老板黄炳烃是子传父业的烹调高
手,他家的招牌菜是“干冻任鱿鱼”。冻任鱼本是一道汤菜,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