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部分(第2/4 页)
否则的话,就从根本上混淆了行政机关的职能。
这位人士反映,陈培德一再声称要打假,那么,对于绿城方面的问题却只字不谈,假若没有绿城行贿,哪来的裁判受贿?如果陈培德是为了中国足球事业的健康发展,那应该同时谈两个方面的问题,不能只谈一个方面,而忽视另一方面,如果陈培德明知绿城有问题而不去举报,那也是违反党纪国法的。而且,体育局把材料“私藏”,而不及时向上级单位及司法部门举报,这也是一种违纪行为。
这条不足800字的报道转载率极其高,不仅中华网、新浪网、雅虎网等各大网站发在首页,而且《天津日报》《南方体育》《华西都市报》等报纸也都转载了。
再搜索一下,发现过去许多支持打黑的媒体也都掉转了方向,《钱江晚报》在报道《足协即将反戈一击 反黑面临半途而废?》中说:“绿城的‘打黑反腐’事件,最近几天形势可能发生大逆转。一直静观其变的中国足协实际上已胸有成竹,即将使出极具杀伤力的反击手段。一位与足协关系非同寻常的北方记者昨天透露,杭州方面的举措已引起足协甚至更高层的不满,认为这样的做法不符合组织程序,中国足协不予支持。”“足协的这一反击,不但可以使自己立于不败之地,而且将绿城送上了绝境。因为作为民间团体,属于司法机关的事情,足协可以不过问,而绿城作为配合司法机关,不管查实有多少裁判有受贿行为,绿城本身难逃干系。”在这篇报道旁还配一篇评论《阎掌门到底想看谁表演?》,评论的第一句话是“李书福、宋卫平、陈培德锵锵三人行,将本该歌舞升平的岁末搅得乌烟瘴气,媒体和球迷又一次地精神抖擞起来。”
第五章 打黑陷入尴尬和被动(2)
陈培德忧心忡忡地点燃一支烟,站到窗前,极目远眺。什么“始终没向总局汇报”?2000年5月18日,我就上书袁伟民,建议在体坛大刮反腐“龙卷风”;2001年10月11日,我给体育总局和中国足协发去“关于整顿中国足球的谏言书”;10月18日,向中国足协递交了4点表态;11月29日,我又致信袁伟民局长,反映九运会赛风问题突出。我先后给体育总局写过五次信,怎么能说“始终没向总局汇报”?另外,总局可有过答复?
“5·19黑哨”、“甲B五鼠案”后,吉利、绿城揭竿而起,主动向足坛腐败发起进攻,体育总局可表过态?有关浙江打假扫黑的情况,我哪一步没有跟阎世铎通报?
晚上9时15分,《“黑哨”内幕》在央视终于播出了。
在节目中,宋卫平等人面对镜头再次证实了甲B联赛有“两个战场”,另一战场即贿赂裁判。宋卫平说,在一个赛季中,绿城有“三分之二的比赛都要花钱”,而绿城花在裁判身上的钱,在甲B俱乐部中属中下水平;李书福说,在一个赛季中,“花钱的比赛达70%—80%”。
最后出场的是陈培德,他对着电视观众说:“几万名观众在看台上为球队加油助威,而这场比赛的结局是赛前已经决定了的,宋卫平说他感到有种负罪感。人民的这种热情受到了侮辱。”
在片子结尾还播放了中国足协在12月19日发表的声明:“中国足协从开始到现在,惩治腐败现象、打击行业不正之风的决心是坚定不移、旗帜鲜明的,并欢迎各俱乐部,包括正在参加足球事业的企业、曾经参与企业、新闻媒体以及社会各界,举报和监督足球界的丑恶现象。只要有确凿的证据,中国足协必然根据有关规定进行严肃处理。对于属于违法、违纪的问题,无论涉及谁,涉及多少人,都将依法进行严肃处理。”
这一声明与“总局某人士”观点与态度刚好相反。
这一夜,陈培德给总局写了一封信。
第二天,陈培德走进杜兆年的办公室,把报道和公开信递了过去:“杜局长,这是我的信与中华网上的报道,你看看。”
杜兆年看后怒目圆睁,高声喝道:“这简直是颠倒黑白!”
杜兆年说:“陈局长,我们不能任他们胡搞,要不召开个党组扩大会,商量一下对策?”
“好,事不宜迟,马上通知大家到会议室。”陈培德说。
几分钟后,党组扩大会议在会议室召开,出席的有副局长杜兆年、李云林、办公室主任郑瑶、人事处处长应祖明、训竞处处长、体坛报总编辑李烈钧、省足协专职副主席王之海,每人桌前都摆放着那篇报道和陈培德的公开信。
杜兆年先发言,他说:“打假扫黑是浙江省体育局一致的要求,陈培德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