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0部分(第3/4 页)
捐杂税,能满足根据地基本开支就行,努力减轻群众负担;军人参与土地分配,并免交一份赋税;烈属家庭赋税全免;鼓励开垦荒地,三年免交赋税;禁止乱砍乱伐;土地一律由村民选举的农抗会主持分配,接收村民监督,严禁个人弄虚作假,以权谋私。
散会后,林布新亲自起草电报稿,第一项内容就是把汪施才那份未写完的工作报告一字不落的抄录上去,末尾还补充了一句话:根据报告上下文的内容,汪施才同志的建议应当是:请上级向皖南派出精干部队,以改变皖南敌顽我之力量对比。
电报其他内容是:报告成功营救怀宁特训处被俘人员的情况,请求将这些人员留在宁宣支队工作。汇报宁宣支队今年工作重点,并对根据地土地分配问题进行请示。叶首志和林布新在电文稿上签了名,便交给报务室,用新架设的大功率电台给华中局和军部发了过去。
令人惊讶的是,军部很快就回了电:来电悉。同意你支队提出的工作计划。休宁解救人员可就地妥善安排工作。另,华中局及军部已有部署,徐锦树王槐生部已赴铜陵繁昌组建皖江支队。胡明亮杨明生刘奎武在太平泾县组建皖南支队。望沟通联系,互相呼应,开创皖南游击战争新局面。陈、刘。
军部回电十分简短,叶首志和林布新毫不费事就看完了,回电答复了三件事,土地改革的事情只字未提。两人将电文翻来覆去又看了一遍,还是没有啊。叶首志向门外一招手,卫河大步跨进屋内,叶首志说:去把报务主任喊来。转眼功夫,支队司令部报务主任卢舒云就出现在两人的面前。
叶首志问到:军部的回电都在这里了?卢舒云回答的很利索:都译出来了,就这些。叶首志把电文递给卢舒云,说:你回去检查一下,看看有没有遗漏的。卢舒云答应了一声是,转身走了出去。十几分钟后,卢舒云手拿电报走了进来:报告司令员、政委,军部回电已再次核对,没有发现遗漏。如果看过了,就请首长在电报上签字。
卢舒云说的斩钉截铁,不容置辩。叶首志和林布新只得在电报上签了字,并将电报退给了卢舒云。叶首志自言自语地说:这事啊,可能叫军首长为难喽。林布新闭目沉思,一声不吭,半晌拍了一下桌子,说道:再发一个电报请示。说着就从桌上拿过稿纸,低头写了几行字,递给叶首志。
叶首志见他写的是:据查,葛顺乡及其他三乡多数田地原属村民所有,后被恶霸地主巧取豪夺据为己有,现已无主。经反复考虑,由各乡农抗会出面将田地发还村民,有利于稳定民心,及时春耕,防止抛荒,也可解决我军部分粮饷来源。妥否,盼示。叶林
叶首志从不轻易夸人,这次却由衷赞道:还是政委有水平,写得有理有据,也确是这个情况。说完,立即叫卫河将电报送到报务室发了出去。三天后,华中局复电:同意将无主田地交给无地农民耕种,你部应防范敌对势力干扰破坏,切勿疏忽大意。
叶首志和林布新心情大畅,尽管电文回避了“分配田地”这个字眼,而是“交给农民”,但这就足以表明了态度,这就是上方宝剑,我们可以放手大干喽。林布新立即喊来白和义和黄立秋,商量具体办法并作了分工,白和义去葛顺乡,黄立秋去黄田乡,林布新去蔡村乡和华阳乡,尽快把田地分到村民手上。
这几天,四个乡就像过年一般热闹,村民们扶老携幼聚集在乡公所门前,当他们拿到了盖有乡公所大红印章的田契,看到上面清清楚楚写有自家户主的姓名时,不少人都流下了欢喜的眼泪。山里田地有限,这次土改按照农户全部人口计算,人均摊不到一亩。但是他们都心怀感激,要不是新四军为他们作主,早年被恶霸地主强占去的田地又怎能回到自家手中?要不是**体谅老百姓的苦处,又怎能把田赋公粮的标准定的这样低?一亩中等水田,一年只要上缴15斤谷的赋税和35斤谷的公粮,另外再交上20斤干柴或5斤木炭就全结了。这要比外乡少了一半,比葛尚德他们当家的时候要少一大半。
村民们高兴啊,纷纷到驻地慰劳新四军,送匾额的,送鸡鸭腊肉的,华阳乡和黄田乡更干脆,直接送了100多个小伙子参了军。村民们心里敞亮的很,跟着新四军干,不亏。(未完待续。。)
第38章 她是恶人
林布新离开虎头岭之后,叶首志随即作出部署:命令各团整军备战,注意对敌警戒,保护土地改革顺利进行。命令侦察营加强对周边地区的敌情侦察。陈水根从休宁缴获了6匹战马,不好意思独吞,便送给警通营4匹,自己留了2匹,说是以后要有了紧急情报,就用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