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部分(第2/4 页)
救护员闻声跑来,掏出了急救包。吴捷生撕开叶首志的衣袖,露出汨汨冒血的伤口,叶首志动了动胳膊,右手捏住伤口周围的肌肉,一使劲,听得“扑滋”一声,一颗弹头给挤了出来,鲜血随之涌出,叶首志额头上滚下大颗大颗的汗珠。救护员在纱布上撒上半瓶百宝丹,紧紧按住伤口,再用绷带缠好,想了想,又让叶首志吞了一粒消炎药。
围在叶首志身边的吴捷生、杨少良、铁蛋等人都松了一大口气。不等叶首志开口问情况,杨少良主动报告:前面跑得人是新四军突围部队,陈水根追过去了。铁蛋跑过来报告说;阵地前的几个新四军都牺牲了。
叶首志走到那几个人身边,看到他们左臂上都带有新四军的臂章,就问:你们是哪部分的?带队的是谁?那几个人已经知道了他们的身份,马上回答:我们是军部教导总队的,是5团徐团长带队。哪个徐团长?徐锦树徐团长。叶首志说:是他啊,难怪跑得那么快,喊都喊不住。你们现在赶紧把徐团长他们追回来,那边有顽军埋伏,快点去!
两人刚走,东西两边都响起了枪声。远远听到陈水根在西边喊着:打什么打,老子是52师的,你们是那部分的?西边传来问话声:你们是52师那个团的?又是陈水根的声音:老子是52师156团的,你们是那个部队?老子是108师的,刚才谁在打枪?是新兵枪走火了,没有事哦。
西边平息下去了,东边的枪声却响成了一片。大家正在焦虑的时候,马云飞领着**个战士跑过来了,一见面就说:大队长,南面和北面都有顽军朝我们这边来,我们朝两面都开了火,现在他们狗咬狗自己打起来了。叶首志赞道:好,打仗就要这样动脑筋。
正说着,西面的陈水根把新四军追回来了,领头的是个大高个,一看到叶首志就上前伸手抱住,喊道:老叶,真是你啊。叶首志碰到了臂伤,直咧嘴。大高个松开手,忙问:怎么,挂彩啦?叶首志说:不小心给子弹咬了一口。大高个正是5团团长徐锦树,鄂豫皖苏区的老红军,叶首志徐长胜的老战友,同时从延安派到新四军这边来的。
叶首志知道现在不是拉呱的时候,对徐锦树说:这里危险,快跟我们转移。徐锦树回头对突围出来的30个人说:同志们,现在我们都听叶营长的指挥。叶首志问有没有重伤员?他们说有十几个轻伤员。叶首志叫大家都把新四军的臂章摘下来收好。徐锦树二话不说,带头将臂章塞进口袋。大家心里很不情愿,但身处险境,只好照做。
马云飞和吴捷生带着**个人在前引路,陈水根和铁蛋领着十几个人在后面掩护,30个突围的新四军搀扶着伤员在中间,踏着满地积雪,向北边承流山方向走去。
第16章 智救政委
憨兵祝各位读者马年吉祥,花开富贵!
顽军主力现在都集中到了石井坑周围,除了继续占领球岭、丕岭以及星潭这些隘口要道外,还要封锁三溪、榔桥至白华的公路,真正用于外围搜索的部队不是很多。
大康王处于南北走向的大山边缘,西边是低山丘陵,东边尽是高山深谷。顽军知道新四军不会往人烟稀少的深山里钻,冬天在皖南深山里几乎找不到吃食,钻进去了等于自投绝境。即便侥幸走了出来,东边芜屯公路的守军也已张网以待。因此顽军把搜索的重点放在西边低山地带和青弋江一线,搜索部队化整为零,大都以班排为单位,规定有联络信号,一旦发现新四军,马上就四面合围,聚而歼之。
敌人的兵力部署马云飞他们自然不会知道,但却知道夜晚在敌人防区走路,躲躲藏藏的没用,还耽误时间。因此这次尽拣好路走,大摇大摆地走,碰到顽军部队时还主动打打招呼,扯几句淡。就这样有惊无险的,半夜过后他们钻进了承流山下的深沟里,在一条溪水旁边停下宿营。
叶首志由于受伤,早早睡下了。马云飞和吴捷生忙着布岗警戒。陈水根、杨少良和李有田他们在给徐锦树他们送干粮,新四军突围人员好几天没吃东西了,拿到干粮就狼吞虎咽起来。
杨少良来到一个新四军战士跟前,递上一个菜饼子,那人说了声谢谢。杨少良听出是女声,就“咦”了一声,借着地上雪光凑近看去,惊喜地叫到:你是施大姐!对方也惊奇地看着他:你认识我?你是…。杨少良扯下帽子,说:我是杨少良啊,军部特务营通信班的。施大姐名叫施齐,是军部机要科报务员,今年20来岁。施齐也认出了杨少良,紧紧拉住了他的手,向旁边小声叫着:汪启明、卢舒云快过来,小杨在这里。
又有两个女兵走了过来,看是杨少良,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