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部分(第2/4 页)
被勒令脱掉外袍供皂吏检查。
那些学子虽然被气得浑身发抖,却还得遵照命令将外衫脱下,任由皂吏的狗爪在他们身上随意乱摸。
有辱斯文!有辱斯文!
他日若是金榜题名,定叫这些下贱差役好看!
这是这些受辱学子心中所想。
但另一面皂吏们却是对这些学子不屑一顾。
别说他们是连县试都没考过的雏儿,便是考中了县试又如何?多少人考中县试就以为定会成了秀才相公,却无一例外的折戟沉沙在府试。
要知道小三元考试中最难的便是府试。考中府试的学子才基本能够确保获得秀才功名。
想着在他们面前耀武扬威?怎么也得拿个秀才功名再说。不然这些读书人在皂吏眼里就是一堆尘土罢了。
轮到检查谢慎了,少年冲两位皂吏拱了拱手,面颊带笑。
细微的动作让两个皂吏顿生好感。之前进入县学待考的学子不是一脸苦相就是木然冷漠,仿佛谁欠他们钱似的。而谢慎不仅知礼懂礼,大考前还镇定自若,有名士之风。
他们只象征性的检查了下谢慎的竹篮便闪身放行。
谢慎进入县学后环视了一周,发现院子里被用砖石搭好的临时考棚已经被茅草封了顶,暂时避雨挡风是没有什么问题了。
哎,既来之则安之。大明朝最好的县试条件就这样,还是不要苛求了。
数排号舍就这么齐整的列在院子内。谢慎被分到的号舍是癸亥号,靠近县学侧堂。这里开有一处角门,外墙自然开有豁口,时而会有清风拂过。
虽然此时是二月,但正午还是有稍许热的。
谢慎十分庆幸分到了这个号舍。若是破题遇阻,清风拂来心境自然会好上不少。
提着篮子找到自己的号舍,谢慎先四处观察了一下。他发现号舍里除了有一方小凳和一张方桌外,还悉心的备了一个木桶。这大概就是供考生方便所用的的吧,毕竟大明朝科考是不允许考生随意出入号舍出恭的。
吃喝拉撒都必须在号舍里解决,这口味也太重了吧?
。。。。。。
。。。。。。
第三十二章 会当凌绝顶
(求收藏,求推荐票!)
谢慎皱了皱眉。虽然心中不悦,但他似乎也没有什么更好的选择。
取出笔墨纸砚来,谢慎开始闭目养神。
距离开考应该还有一段时间,如果能够利用这段时间小憩一番,对于静气凝神提高注意力还是很有帮助的。
这就是早进入考棚号舍的好处。来的晚的考生,甚至连屁股都没有坐热,考题就发下来了。可以想象必定有许多考生手忙脚乱一番忙乎,心态不好的,很有可能直接晕厥过去。
县试虽然有几百名考生,但在谢慎看来这根本不算什么。
考试考得就是心态,若是心态都崩了,还谈什么破题承文。
等了半柱香的工夫,嘈杂声才渐渐隐去。谢慎听到清脆的梆子声,紧接着便是官员的唱喝声。
“你便是谢慎?”
少年闻声睁开眼睛,见到一个留着八字胡的年轻小吏正攥着考题盯着他。
“学生便是谢慎。”
“恩,这是题目。写完后放到号舍右面的小几上,等我来取。”
小吏说完便继续去发题了,谢慎缓缓展开题目,并不着急。
今日只有一场考试,考的是八股时文,也是本次县试最重要的部分。本县吴县尊虽然崇尚诗词,但那毕竟是小道。本朝承袭宋朝科举制度,八股文的地位无可动摇。
当然,就本次县试而言,最后一场考试考的是试帖诗。不过,这于考试成绩而言是锦上添花。
谢慎启开试卷定睛一看,硕大一张宣纸上只有五个大字……“生财有大道。”
这个题目不是变态的截搭,很好。。。。。。。
谢慎深吸了一口气,开始考虑该如何破题。
题目本身很简单,出自《大学?传十章》。
经过孔教谕长时间的特训,谢慎早就对大学倒背如流。
他将这一段在心中默诵出来。。。。。。
“生财有大道,生之者众,食之者寡;为之者疾,用之者舒,则财恒足矣。吕氏曰:国无游民,则生者众矣;朝无幸位,则食者寡矣;不夺农时,则为之疾矣。量入为出,则用之舒矣。”
这段话的意思很简单,就是说要想国富,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