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部分(第2/4 页)
,他却是一个独孤的人,因为他的思想、他的智慧几乎没有人能比得上,所以他找不到交流、倾诉的对象。
幸运的是,在庄周先生不惑之年,上帝把一个人送到了他的面前,这个人化解了他的独孤,当然这个人也化解了自己的独孤。这个人就是前面提到过的曾经为庄周先生雪中送炭的惠施先生了。
惠施先生与号称白马非马的公孙龙先生是同一号人物,是历史上著名的辩论家,他们的三寸不烂之舌可以把活的说成死的把死的说成活的。纳兰秋先生如果与他们争论肯定会疯掉。
刚开始的时候庄周先生并没有把惠施先生当作知己,只是把他当作一般的朋友,慢慢的两个人开始无话不说了。他们在一起的时候,有时候两个人长时间一句话也不说,就这样默默的走着,兴致来了却像话痨子说个没完没了。通常他们两个不是说,而是争论,谁也不服谁,脸红脖子粗的,誓死也要把对方说倒。但结果是两个人都无法说服对方。争论结束后像什么事情也没发生一样,这样的争论不但没有伤害对方,反而加深了他们的友谊,他们从争论中找到了人生的乐趣,从争论中了解了对方。
钟子期和余伯牙先生的友谊成为千古美谈,他们志趣相同,性格也差不多,所以能够成为知己。而庄周先生和惠施先生能够成为知己似乎有点不正常了,因为他们有太多的不同。他们性格不同,庄周先生喜静,话也不多,惠施先生喜欢凑热闹,喜欢在人群当中高谈阔论;他们的价值观不同,庄周先生遵循内心的想法,喜欢跟着感觉走,惠施先生是逻辑大王,凡事认个理。他们选择的人生道路也不同,庄周先生不愿意做官,惠施先生则沉迷于官场。
§虹§桥书§吧§。
第37节:庄周,谁比他逍遥(7)
那么是什么原因使他们走到一起呢?因为他们都对形而上的东西感兴趣,因为他们都喜欢辩论。即使当彼此都深刻的了解对方之后,他们知道对方一定会这样想,这么说,但是他们仍然坚持自己的看法,仍然企图把对方说倒。当然他们是说不倒对方的,所以他们常常在一场辩论结束之后相互哈哈大笑。
用君子之交淡如水这句话来形容庄周先生和惠施先生的友谊是最恰当不过了。
在惠施先生还没有当上梁国宰相之前,惠施先生常常找庄周先生一起散步,于是一场历史最著名也最让人费脑筋的辩论发生了。
这是一个风和日丽的好天气,庄周先生和知己惠施先生在河边散步,感到这是人生当中一件多么惬意的事情。于是,当他们经过一座小石桥的时候,庄周先生看到水中游来游去的鱼,忍不住叹曰:〃你看,水里的鱼多么快乐啊!〃
惠施先生并没有感受到庄周先生的快乐,他是个认死理的人,他想,嘿,机会来了,这回一定要说倒他!于是,他用逻辑家的口吻反驳艺术家的论断,他说:〃兄台,你不是鱼你咋知道鱼的快乐呢?〃他阁下的意思是,如果你想知道鱼快乐不快乐,首先你得变成一条鱼。
庄周先生一听,心想,好家伙,又来与我抬杠了,于是马上杀出一个回马枪:〃兄台,你不是我你咋知道我不知道鱼的快乐呢?〃
高!实在是高!纳兰秋先生忍不住为庄周先生拍案叫绝了。不料,惠施先生向庄周先生嘿嘿一笑,来了一招更狠的,他说:〃我不是你,所以不知道你知道鱼的快乐;同样,你不是鱼,所以也不知道鱼的快乐。〃说完,惠施先生得意的看着庄周先生,心想,看你这回怎么说。
纳兰秋先生真替庄周先生捏了一把汗,庄周先生不慌不忙的说:〃让我们回到话题的开始吧。你问我是咋知道鱼的快乐的……换句话说你问之前已经知道了我知道鱼的快乐,然后你才会问我是咋知道的。既然你知道我、我知道鱼、鱼知道快乐,那么,事情就摆在眼前还需要说什么呢?如果你一定要问我是咋知道的,那么我只能告诉你:我是在桥上知道的。〃
辩论以庄周先生的胜利而告终,惠施先生无话可说了,虽然他心里不承认庄周先生知道鱼的快乐,但好在他不是一个无赖,要是无赖的话,他肯定会说:〃我就知道你不知道鱼的快乐,你咋的?〃
两个把对方当作知己的人,庄周先生在桥上看到了鱼,看到了鱼的快乐,惠施先生在桥上看到了庄周先生,却没有看到庄周先生内心的快乐。一个用心灵用真实去感知生活,感知快乐,一个用逻辑和推理去拒绝生活,拒绝快乐。这就是庄周先生和惠施先生最大的区别,所以庄周先生的人生能达到逍遥境界,而惠施先生却不能。
真正的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