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2部分(第2/4 页)
左瑛并不急于发表意见。从刚才宋观途对史国良的袒护上,她不难看出,这个史国良跟苏博一门或者李氏一党很可能不无联系。只不过苏博深藏不露,而宋观途则七情上面罢了。她故意问苏博道:“苏博依你看呢?”
“臣在,”苏博上前躬身一拜后,神情严肃道:“徐大人所说虽然不无道理,但是将问题看得过于简单。臣以为,只要这件事不是无中生有,事情的真相就远不是随便派遣一人前去看一眼就能够一清二楚的。轻率论断,只怕会造成冤狱,倘若处理不当,还会扰乱民心。造成混乱。所以,这件事情的处理需要相当谨慎才行。”
“那,依你之见。应该如何处理?”左瑛是不会让这种打太极式的话糊弄过去的。
苏博想了想道:“依臣愚见,可先派一人假陛下手谕前往,内容乃是告谕平州太守史国良,陛下明日将驾临平州,着其准备接驾。无论孰是孰非,只要知道陛下驾临,怯于陛下圣驾威仪。一定不敢轻举妄动。待陛下前往,一切皆可定夺。”
左瑛沉默不语。
听完拓跋宣的陈述后,左瑛也倾向于相信他的话。而且,只有基于他的话是真实的这个假设,他们才有需要有所作为;如果认定拓跋宣所说的乃是一派谎言的话。他们的安排一切照常就可以了,不需要作出即时的应对。
而这个史国良,即便真的是一个勾结贼寇、谋害同朝官员的奸恶之徒,可好歹也是在“体制内”混了那么多年的人,在根本他不知道自己的罪行已经被皇帝得知的情况下,的确是一纸手谕就能够将他震慑住了。但是如果他已经猜到自己的罪行败露了呢?想到这里,左瑛微微皱起了眉头。勾结贼寇、谋害命官,任何一条都是死罪。他不管用什么激烈的方法来自保都不奇怪。
“宋观途。”左瑛已经作出了决定。
“微臣在。”宋观途上前候命。
左瑛道:“朕命你立刻点派一百精锐人马,护送朕的特使前往平州传诏。”
宋观途有点错愕。但还是领命道:“微臣遵旨。”
“苏博,”左瑛又道,“朕命你立刻草拟诏书,告谕朕即将驾临平州城,着赈灾督办董麟、散骑侍郎拓跋寿、平州太守史国良一同接驾。”
苏博一听,这既像是自己刚才所提的建议中的安排。又不太像是,心中疑惑,可是也不敢忤逆,拱手领命便去差随从去拿文房四宝。
“徐弘,你就带领那一百人马,作为朕的特使,即刻前去下诏。”
正当那徐弘心想陛下一定在偏帮李氏门人的时候,就听见左瑛喊他的名字了,立刻上前领命道:“臣遵旨。”
“不过,”左瑛的话还没说完,“朕并不是让你简单地去传旨,朕要你当三人接旨之时,如有一人两人缺席,无论接旨的人说出任何理由,你都要立刻奉朕的密令,将在场接旨的人软禁起来,盘问其余人的下落。而且不可走漏风声,待明日朕亲往,一切皆有论断。”
“是!陛下!”徐弘振奋地一抱拳。
约莫半个时辰后,苏博的诏书和密旨都已经拟好,那一百人马也已经整装待发。徐弘带着两道圣旨,带领着紫阳城的一百人马,打开城门,赶夜路往平州城奔去。
*
此时,平州城太守府的门前,正是一片惨不忍睹的血腥景象。
二三十个男子七零八落地倒在大门内外,身上皆是中了数箭,有的还在胸口要害处有刺透胸膛的创口,明显是补刀所致。四处血流成河,血腥的气味在半里之外就能闻见。
几十个士卒正在匆忙地清理尸体。他们将尸首一一扔上几辆马拉的板车,趁着月色将尸体运送出城。其余人继续不停地用水冲刷地面,洗刷着地面的血腥。
片刻后,有人来到史府汇报。史国良在内堂危襟正坐,听着来人的汇报。
“禀告太守,”那人是个小吏的打扮,“方才乱贼拒捕,贼首一人连同二十九名党羽一同被射杀。尸首已经运往城外乱葬岗掩埋。”
“嗯。”史国良点点头,但是随即双眼一眯,“只有党羽二十九名?”
“正是,”那小吏回答道:“下官已经仔细清点过。”
史国良眉头一皱,沉吟片刻后才道:“你回去休息吧。”
“是,太守。”小吏唯唯退去。
史国良缓缓站起身来,紧皱的眉头没有丝毫松开,一边背着双手往前踱步一边心中暗忖:送行的时候,拓拔寿手下的人明明是三十人。平州城中派去的二十人一定因为事情败露而被他们全数杀害了。那回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