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部分(第2/4 页)
压15次。然后用右手按压左腿三阴交穴,手法同前。
推搓两肋法:双手按腋下,顺肋骨间隙推搓至胸前,两手接触时返回,来回推搓30次。
脾胃,掌管你气色的“大人物”
许多姐妹本来就脾胃虚弱,但为了保持姣好的体形,平时又不敢多吃,时间一长脾胃就更差了,不仅长得像豆芽菜一样,还会引起许多妇科病,美丽自然一去不复返。
中医把脾胃称为“后天之本”,是气血生化之源。我在第一节讲到,脾胃有把食物转化成气血的功能。脾和心脏一样,也有“统血”的功能,让血液在血管内运行,所以,脾胃虚弱会直接影响气血,这点在女性的生理期表现得尤为明显。脾气虚,就无法控制血液,生理期血流量加大,身体流失过多血液会更虚弱,使脾胃虚上加虚,长此以往,就变成了恶性循环。
宋代著名医学家李东垣说:“内伤脾胃,百病由生。”通俗地说就是,脾胃如果受到伤害,所有的病都会因此而生。身体不健康,美丽也成了无源之水、无根之木。
■ 动为纲,素为常,酒少量,莫愁肠
食养在我国由来已久,中医有“药食同源”和“药补不如食补”的说法,《黄帝内经》中也有“谷肉果菜,食养尽之”的论述,养脾胃也是一样。
保养脾胃的四个秘诀是“动为纲,素为常,酒少量,莫愁肠”。简单说来就是,适当的运动能促进消化,使气血充足,涵养脏腑。酒要少喝,这个大家都知道。还有就是尽量不要忧愁,脑力工作者一定要给自己完全放松大脑的时间,因为中医讲“思伤脾”,脾气郁结,时间久了会伤正气,脾胃运化失常,人就会出现食少纳呆、胸脘痞满、腹胀便溏等症。
养好脾胃最重要的就是要养成良好的进食习惯。日常生活中要注意饮食卫生,不吃不干净的食物;饮食宜温、熟、软,不吃或少吃生冷,以“热不炙唇,冷不振齿”为宜;忌食黏硬不易消化的食物。同时,吃饭要专心致志、细嚼慢咽,饭后不宜马上洗澡或做剧烈运动。
“早饭好、午饭饱、晚饭少”、“晚饭减一口,活到九十九”是有一定道理的,人的基础代谢白天比晚上旺盛,对食物的需求量较大,消化功能也比较强。因此,晚上不要吃得太饱。
同时,饮食宜清淡,一定要限制动物脂肪的摄入。在五行中,脾胃属土,土是黄色,所有黄色的食物都可以补养脾胃,如黄豆、土豆、玉米、南瓜、生姜、陈皮、菠萝等。中药里,山药、薏米、芡实、白茯苓、白术等都是健脾养胃的好手,像前面提到的山药薏米芡实粥就可以经常喝。
当然,食养还应因人、因时、因地而异,根据个人的体质要求,按照春夏秋冬季节的变化和东西南北中气候与水土的不同特点,选择适宜的食物。
■ 谨防体内湿气
什么是“湿气”呢?中医认为,内湿是因为脾肾阳虚,运化水液功能障碍引起体内水湿停滞之证。最简单的说法,“湿”就是滞留在体内的多余水分。体内有湿气,人会出现食欲不振、腹胀、腹泻、尿少、浮肿、舌淡苔厚等现象。判断体内有没有湿气,有个最简单的办法——对着镜子张开嘴,仔细看看舌头,如果舌体胖大、舌头两侧有牙齿印、舌苔很厚、发黏,那就是体内有湿气。
那么,体内的湿气是怎么来的呢?环境潮湿、贪吃寒凉食物、喝水过多都是罪魁祸首,如果姐妹们在日常生活中有这些问题,可要注意了。因为内湿除了会出现上面那些问题,还会让你“喝凉水都能长胖”!够恐怖的吧?这可是有道理的,脾主运化,掌管着食物营养的转“化”及“运”输,而脾又喜燥恶湿,体内湿气过重会让脾脏运作阻滞,体内的多余水分就不能及时全部排清,这样一来,你的身材就会变得“富态”,这样的结果恐怕是姐妹们最不愿看到的吧?
■ 动动脚趾,就可以养脾胃
姐妹们没想到吧,平常没事儿多动动脚趾也可以养脾胃,这可不是瞎扯的。中医认为,人体的每个脚趾都与脏腑相通:肺、大肠属金,对应大脚趾;脾、胃属土,对应二趾;心、小肠属火,对应三趾;肝、胆属木,对应四趾;肾、膀胱属水,对应五趾。脚趾位于人体的末端,远离心脏,足尖部的血液循环较差。脾胃虚弱的人经常活动脚趾,可使体内气血通畅、阴阳平衡、扶正祛邪。如果特别注意对二趾的保健,就能起到调养脾胃的作用。
有效的动作包括用脚趾抓地、抓鞋底,一次抓5分钟左右,两只脚可分别进行,也可同时进行,一天2~3次。也可以用手按捏脚趾,时间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