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部分(第2/4 页)
伸出了三根手指头。
不等他说完,高德全就惊声道:“才三十万!居然给你拣了个漏。”
也不怪高德全这样想,主要是这影青小碗的品相,实在是太好了。就算卖家断错了年代,价格也不会便宜的。
然而,王观不知道高德全的想法,还火上浇油道:“没有三十万那么多。”
“什么,你是说三万块!”
高德全被惊住了,声音都有些发颤。
得,价格不能再低了,不然非把他闹出心脏病不可。王观摸了摸鼻子,算是默认了。毕竟,这么好的影青小碗,若是说只花了三百块钱买的,哪个会信?
“雍乾时期,唐英自制的缠枝莲纹影青小碗,居然只卖了三万块,简直就是惊天大漏。天呀,这样的好事,怎么没有发生在我身上。”
高德全感叹连连,激动的心情,久久不能平复下来。
“高经理,你的意思是,这碗,很值钱?”王观试探问道。
“不是值钱,而是非常值钱。买你碗的人,脑袋肯定是被驴踢了。三万?后面再加两个零还差不多。”
一会儿,高德全也冷静下来了,叹声道:“那人,肯定是没念过书,把小碗断错了年代,才会把这样的好东西,拱手让给了你。”
“不过,也不该呀,就算是断错了年代,这样精美的小碗,也不至于三万块出手……”
高德全感觉十分的迷惑,所以才觉得那个卖家,脑袋肯定是被驴过踢了。
“或者……”王观反应快速,心思一转,马上想到了托词:“那个人觉得,这碗太新,是赝品。所以打算坑我一把,没有想到,这东西是真的,最后便宜我了。”
“也只能这样解释了。”高德全轻轻点头,看了眼王观,神色有些复杂道:“你呢,是不是看出来了,所以才会买下这个小碗。”
“我也不敢肯定,只是觉得这小碗不像是假的,就买下来了。”王观说道,自然不会把自己的秘密泄露出去。
“宁买真似假,不买假似真。”
高德全郑重说道:“现在,我可以肯定的告诉你,你拣了个大漏了。”
“谢谢高经理。”王观微笑道,神态自若。一天下来,接二连三的惊喜,已经让他变得有些麻木了,心中欢喜,却激动不起来。
当然,落入高德全眼中,这是稳重的表现。忽然觉得,这样的性情,加上果断,拣到一个大漏,似乎也不奇怪。
。。。。。。。。。。。。。。。。
新书,求收藏推荐,请多多支持,谢谢。
第11章 真正的富贵人家
拣漏,靠的不仅是运气,该出手就出手。不然,一错过机会,就很难遇到了。
高德全很是感叹,不过也很快平静下来,一边欣赏影青小碗,一边说道:“东西很好,近些年来,已经很少见到这么精致的东西了。而且,这还是唐英的作品,更是意义非凡。”
“高经理的意思是,这个沐斋居士,就是唐英。”这个时候,王观才意识到,高德全两次提到的名字,本来已经麻木的欣喜,也再次复苏起来。
唐英是谁,对于生活在瓷都,而且接触过陶瓷文化的人来说,绝对不是个陌生人物。
至少,王观床头的古玩书籍,也不是白买的,自然也知道唐英是谁。清代雍正、乾隆两朝最著名的督陶官,在职将近三十年,先后为雍正和乾隆两朝皇帝烧制瓷器。
由于他潜心钻研陶务,并且身体力行,从而积累了丰富的制瓷经验,由他主持烧制的瓷器无不精美,深受两朝皇帝的赏识。
在任期间,他对瓷器制作及其发展创新,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陶瓷史上称他督陶期间景德镇所制陶瓷为唐窑。为姓命名,可见大家对唐英的认可。也正是从他开始,清代的陶瓷业,才达到巅峰状态。在他之后,陶瓷行业,便开始走向了下坡路。
“不是他还有谁。”高德全摇头道:“所以说,读书要细。世人都知道,唐英字俊公,可是,却忘记了,他还有许多的号。如隽公、叔子、蜗寄、蜗寄老人、陶成居士、沐斋居士、陶人、榷陶使者等。”
“这些款识,不能忽略了,忘记了其中一个,会吃大亏的。”
高德全很有感触,举着小碗道:“如果我没有看错,这个缠枝莲纹影青小碗,就是唐英亲手制作,留以自用的瓷器,所以才会书写沐斋居士的款识。”
“话说当年唐英,五十多岁了,才到瓷都做督陶官。对于陶瓷,应该是一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