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部分(第3/4 页)
盾的现象中。在表达相同内容的信息中,我们更喜欢那些让我们易懂的,而不是费解的;我们感兴趣的,而不是乏味的;对我们有用的,而不是无用的信息。
有趣、简单、实用——就是我们前面一直在谈的神奇的魔法元素。是它们共同构成了有氧信息。尽管这三个元素看似十分平常,但它们集结在一起迸发的魔力足以化腐朽为神奇。一则从来无人问津的信息,也可以在三大魔法元素的帮助下吸引众多的眼球。也正是凭借这三种隐藏在信息背后的神秘力量,有氧信息才能够在这个信息传播过量、注意力空前紧缺的时代中屡屡脱颖而出,引发我们的关注,并迅速传播。
2。谁是最好的老师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还记得这句话吗?
第二章 让你无法抗拒的三个魔法元素(2)
我们总是倾向于对我们感兴趣的东西倾注极大的精力,且不知疲倦。有的人读专业书就犯困,但看起小说来却能够不眠不休;有的人看严肃的电影批评就头痛,但对于看电影本身却能乐而不疲。这种让人不知疲倦的东西,就叫做兴趣。所有的有氧信息都是有趣的。有趣——是有氧信息吸引我们的第一理由。
从理论上讲,这也十分容易理解。我们的大脑在面对感兴趣的信息和不感兴趣的信息时,工作效率和状态的差异是非常大的。在面对乏味的信息时,我们的大脑需要消耗更多的氧气来进行工作,而由此产生的代谢废物也非常多。这样的话,缺氧的大脑自然非常容易向我们的神经系统发送疲倦的信号,表现就是哈欠连天。但是,当我们的大脑面对兴趣盎然的信息时,消耗的氧气量就要小很多,而刺激神经保持清醒的物质也会从我们的大脑中分泌出来,所以我们的大脑自然能够进行长时期、高效率的工作。
有意思的是,对某件事情产生兴趣是一件十分微妙的事情。同样一件事,在一部分人看来十分有趣,在另一部分人看来却乏味得很。现在的孩子们都很喜欢漫画,但他们的父母却大多对这些漫画不感兴趣;很多人沉迷于网络游戏中,不能自拔。但那些专门做网络游戏代练的人却对那种在虚拟世界中无止无休的砍杀感到反胃。
为什么同样的信息在不同的人那里产生了如此大的反差呢?一个显而易见的答案是,大多数人的兴趣点都是不尽相同的。这种看似不可调和的矛盾也给了很多信息传播者以借口:为什么自己提供的信息大多数人都不感兴趣呢——因为大多数人生来就没有这方面的细胞,所以无法对这个领域产生兴趣。可事实真的是这样吗?
截止到目前,易中天的《品三国》系列已经狂销了400万册。难道这400万购买了《品三国》的读者都是对历史很感兴趣的人吗?霍金的《时间简史》的总销量是2 500万册,难道这2 500万名读者都是对现代物理学十分感兴趣才购买《时间简史》的吗?
有氧信息原则颠覆了我们传统上对于“兴趣”这个词的理解。通常情况下,我们往往认为人们对一件事情感兴趣,是因为它的内容:比如人们看物理方面的书是对物理感兴趣。但我们忽视了一种司空见惯的现象:很多时候,引发我们兴趣的,不是信息的内容,而是信息的形式。甚至我们可以这样说,大多数人对事物的兴趣都是由形式到内容的——因为爱上形式,所以爱屋及乌,也对内容产生了兴趣。
这里,我想就我童年时代的两件趣事和大家分享一下我对这一道理的感受。
第一个故事发生在20多年前,但这则信息却仍然牢牢地盘踞在我的脑海里,一直不能忘怀:那是我们小学第一次音乐课。那个时代的孩子不像现在,还没上学,琴棋书画就样样精通了。我们大多数孩子只是在收音机里才能零星地听到几首歌曲,而且也根本不懂得这些美妙的声音是怎样发出来的。我们自然也就无从知晓音乐课究竟是学什么,有什么用处。而我们的音乐老师,当年还是一位年轻漂亮的姑娘,却并没有给我们讲什么是音乐之类的大道理,而是坐在钢琴边,娓娓道来地讲了一个故事:话说秦朝灭亡以后,刘邦的军队把强大的西楚霸王——项羽逼到了垓下。项羽打算率军队死守。久攻不下的刘邦派人在项羽军队的周围唱起楚国的歌谣,项羽以为自己家乡的人都投降了刘邦,才绝望地逃到乌江,自刎身亡。
第二章 让你无法抗拒的三个魔法元素(3)
这则四面楚歌的故事现在看来,貌似稀松平常,但当时它却强烈地震撼了我们这些孩子的心灵。我们感到音乐的力量实在是太强大了,竟然可以打败不可一世的霸王和他的军队。从那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