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部分(第1/4 页)
受到秦桧的影响,慢慢的挞懒也认可了这种南北分治的格局,他提出只要宋向金称臣,和谈是可能的,“南人归南,北人归北”的想法在挞懒与秦桧之间达成了共识。
与此同时,秦桧的妻子王氏也没闲着,与挞懒老婆一车婆关系也处得火热。
这两口子可真不一般!各自抓住了一颗救命的稻草!
回家的希望越来越大了!
大宋复活记
金人的如意算盘打的是哗啦哗啦响啊,以为搞定了汴京,俘虏二帝及皇室,大宋的天就彻底垮了,再册封个臣服于己的异性,来个江山大变脸,自己轻轻松松完成了大一统。
有那么容易?算盘容易打,可答案未必对啊!
金人的数学水平还是有限地!
这边金人刚拍拍屁股走人,那边张邦昌的傀儡政权就倒了台。
汴京城里能拿的都让金人拿走了,留下一座空城和一张张口等着吃饭的嘴。这哪是在帮我啊,这简直就是在害我!张邦昌这个气啊!
张邦昌当皇帝了,在汴京城里不好使,在其他州府更不好使,谁也不承认他这个伪皇帝!
当初,百官中大部分人是畏惧金人,出于自身安全的考虑,才按照金人的意思推举张邦昌的。金人一走,他们的态度立即就变了,和张邦昌也没了君臣之礼,心想,就凭你,还想领导我们啊,我们领导你还差不多。
不过,事情都不是绝对的,也有那么几个人整天围着他“陛下、陛下”叫着,比如王时雍、吴开、莫寿、范琼等人。
一群马屁精!
但这个几个人毕竟代表不了整个国家。没有办法,要想保住这条老命,还是聪明点,先给自己找个台阶下吧,不然的话,等其他州府的*大军赶到后,恐怕就死无葬身之地了。
于是,在吕好等人的“友情”帮助下,他主动给赵构写信,表示自己称帝是权宜之计,现在金兵退了,就该把江山社稷归给赵家,恭迎康王回京继承大统。
这时候赵构在哪呢?在济州。当初他接受宗泽的劝阻没有到金议和,而是在相州留了下来。后来,金军进攻汴京,钦宗又命令赵构为河北兵马大元帅,让他马上招募勤王之兵,入卫京城。
第二章 赴金(8)
做上了大元帅,赵构马上召集人马,渡过黄河,准备入卫京师。
这时候,各地的勤王之师,少则几千多则上万,纷纷向赵构这里聚集。宋军的力量逐渐的在上升,能不能打败金军,不好说,但足以对金军构成威胁,让金军不至于那么猖狂,在汴京肆意烧杀掠夺。
关键时候,钦宗总是反复无常,朝中大臣又多是投降派,竟出些馊主意,歪点子。以议和为名,不让勤王的宋军靠近京师。
国家到了这等危难之时,还能再听投降派的话吗?将在外军令有所不受,还是杀敌要紧啊!
副元帅宗泽是这么想的,也是这么做的。无奈的是,他自身力量有限,虽然打了不少的胜仗,但凭其一己之力,还无法改变整个局面。
真是郁闷啊!
本来大家对赵构寄予很大的希望,但还是那句老话,有其父必有其子。这个赵构和他的父亲徽宗、哥哥钦宗禀性差不多,始终是拿不出男子汉大丈夫的勇气,一遇到玩命的事儿,想躲还来不及呢,哪能主动出击啊!
况且在赵构身边的人,也没几个好的,秦桧的老师汪伯彦也是个投降派,鼓动赵构把部队带到东平,再从东平带到济州,就是不上前线,对外号称百万之师,只能眼睁睁看着二帝受辱,国家受难,百姓遭殃。
原来汪伯彦是这路货色啊!
看到金军一撤,汪伯彦、耿仲南等投降派乐了,机会来了,现在赵家就剩下赵构这个独苗,天下非他莫属了。
谁先站出来拥立赵构,谁就是复国功臣啊!
升官发财的机会来了!
汪伯彦引经据典,劝说赵构继位那是相当的卖力气。
赵构开始的时候,还不肯,犹犹豫豫,为什么呢?做秀给天下人看呢!想想啊,一方面,二帝被俘不假,但还没死,况且钦宗临走时,也没留下口信,让赵构继位。钦宗前脚刚被押走,后脚他自己就称帝了,那不让天下人笑话吗?另一方面,就是现在他是赵家唯一的独苗,其他皇室成员都被抓走了,他继位是迟早的事情,先装出一副谦逊的样子,好让天下人都称赞他,说赵构这个人啊,好,很谦虚,虽然他继位是理所当然的,但还是把父兄考虑在前面。是个有德之人。